王曉衞:《文瀾庫書西遷賦》

发布时间: 2022-07-04 浏览次数: 162

      编者按: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皇帝采纳臣言,颁诏辑佚库书、广征天下遗书,以“稽古右文、聿资治理”。丛书汇集当时三百六十名学者大儒编撰、3800人缮写,历14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全书》(简称库书)。库书共收书3460余种,计36000余册、79000余卷,总字数近8亿。

    19377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保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免于战火,粉碎侵略者窃书野心,时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陈训慈决定转移库书。193781日至3日,浙江省立图书馆全馆职员历时3个昼夜,将库书及珍贵馆藏清点装箱,共计228箱,其中库书共140箱。

    1938327日,在浙江大学及校长竺可桢、地方乡贤和文化人士协助下,140箱库书从浙江龙泉出发,踏上漫漫西迁之路。一路跋山涉水,全程横跨五省,历经浙江富阳、建德、龙泉,福建浦城,浙江江山、江西南昌及湖南长沙,行程2500多公里,于1938430日抵达贵州贵阳。在贵阳期间,库书几经周折,最终藏于城北金鳌山地母洞,历时58月余。

    贵州大学王晓卫教授所撰《文澜库书西迁赋》石刻,置于地母洞附近所新建文澜院正门前院。因石刻篇幅所限,该石刻仅为缩减本。全文为律賦,以“文瀾轉徙地母書香”为韻,八章,每章二十句。本次所推出者,为《文澜库书西迁赋》之全本。

 

《文瀾庫書西遷賦》

(律賦。以“文瀾轉徙地母書香”为韻。八章,每章二十句。)


作者:貴州大學 王曉衞

 

    丹霄盈彩,聖壤溢文。乾隆開館事,各省進典墳。千年積淀,十載辛勤。内廷四閣,江浙三薰。孤山聚寶,古寺流芬。孰料兵馬來犯,堪悲閣楼遇焚。丁丙丁申,得庫書藏留下;浙南浙北,求遺册望霁雲。錢公補闕,硤石垂勛。文瀾完璧,卷帙軼群。

    寇氛蔽盧溝之月,河海飛箕宿之瀾。陳公慮遠,館員忘餐。装箱三日,感事百端。晨車将發,暴雨驟攅。西湖浪湧,匹庶心酸。向江岸穩駛,登鷁舟破湍。夜望孤山之閣,晨臨趙宅之榦。富陽四月,危勢三歎。溯江急上,擱淺罷殫。幸竺老派車助,朝緖塘尋室安。

    兩旬安危,三度展轉。寇迫浙西,書求雲巘。浙省生流失之慮,可楨有遠藏之謇。館長籌資,龍泉是棧。近有機場,憂成縛繭。部派李公來商,車行福建去舛。八都浦城,深壑峭嵃。路向江山,輪遭石剪。澗深書沈,人勇禍免。書逢三日好晴,眾得雙眉稍展。

    小廟憂深,群書盼徙。長笛三鳴,列車兩軌。朝長沙以奔馳,過邨鎮而邐迤。忽來日機,如對狂兕。炸彈紛飛,街垣頓毁。驚風去若波,土匪來如蟻。雙目淚噙,眾心巖峙。穿贛省入湖湘,到潭州安股髀。十日居停,一朝再駛。車向西南,路迎我士。

    才渡沅江,便臨黔地。水漾碧光,山堆新翠。車入浚壑,霧籠群類。仰爲一綫天,俯是雙禽翅。道旁崩榛,崖上綴淚。夜宿星依,晨行霞萃。顛簸令心懸,晃揺驚石墜。過舞陽跨重安,觀茅屋經木肆。行行復行行,惴惴重惴惴。聞近貴陽,喜如夢寐。

    故里家園,妻兒父母。别緖千般,今情萬縷。暫棲省圖,思得安堵。黔府令來,庫書何怙?得張氏之祠堂,成文瀾之桂廡。四月有餘,群箱多祜。忽來倭機,旋去寇虜。慮轟炸致災,思轉移藏珇。北郊有金鳌,深洞依巖岵。喜蒼鬱之樹林,成靜幽之書圃。

    山花帶露,地母藏書。是爲新庫,爰得我居。雨防水浸,晴晒霉除。眾心無懈,五載有餘。忽有獨山城破,深憂金筑力虚。部令轉移至渝,人忙搬運装車。祠堂照舊,書箱如初。依依乍别,緩緩如歔。過婁山兮顧望,思壁洞兮宛如。沿綦江之崖岸,見青木之里閭。

    夏風送爽,秋實爭香。禹甸飛捷,芷江受降。思江南兮眷眷,瞻東路兮蒼蒼。部來伯璞,館有春翔。同定域而起運,帶晨曦以騰驤。再量黔壤,重越楚岡。經贛省而情切,近錢江已意狂。九年魂夢,一夕淚行。孤山獻綠,翠閣生祥。雲傳西遷故事,月灑東起和光。


王曉衞 庚子年閏四月末

 

 

    扩展阅读:

    《四库全书》成书后共分别誊抄七部,并仿效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建造七个专门存放《四库全书》的阁楼,即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史称北方存放的“内廷四阁”或“北四阁”,南方存放三部的“江南三阁”或“南三阁”。

    库书西迁抵达贵阳后,先于贵州省立图书馆存放近5个月。后因贵州省立图书馆馆舍简陋,藏书条件差,贵州省政府下达训令“惟此项全书,关系文化甚巨,亟须另建坚实书库装储”。由于战事纷乱,时间紧迫,贵州省政府购买贵阳威清门外张家祠堂用于储藏库书。1938928日,140箱库书与贵州省立图书馆数万册馆藏古籍一同转存张家祠堂,存放7个月。193924日,日寇派出18架轰炸机对贵阳大十字及周边繁华商业区进行轰炸。张家祠堂离轰炸中心区不足2公里,库书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3948日,库书安全转移至贵阳城北十里处许官溪镇金鳌山(现名文澜山)腰的天然喀斯特溶洞——地母洞(今贵阳鹿冲关森林公园内)。1943年秋,日军分为三路入侵黔南地区。库书安全再次面临战火威胁,再次转运至战时陪都重庆青木关。至此,库书在贵阳地母洞存藏5年零8个月,贵阳完成保护国宝任务1945年抗战胜利后,346742536册文澜阁《四库全书》完整回归杭州文澜阁。

    库书在黔期间,19429月,国立贵州大学校长张廷休向教育部呈文:“文澜阁《四库全书》内移贵阳,此在原省实为千载难逢之盛世。请求就近传抄一部,留庋贵州广为传布。”呈文获批。为做好传抄工作,国立贵州大学特选定柳诒徵(字翼谋,国立贵州大学历史学教授)及崔苹村、全受仲三位先生拟定传抄计划、办法、选书标准和书目。1943年,国立贵州大学制定《选钞文澜阁四库全书罕传本拟目》,选抄书目1033999卷。贵州大学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卷一八〇“修建四库全书保管员工住宅清册”载有教育部训令,由国立贵州大学校长张廷休派员与浙江省国立图书馆商讨“传抄四库全书珍本”事宜,并在地母洞外建设茅屋以为保管员住所及传抄四库全书之处所。为此,贵州大学及浙江大学库书保管员毛春翔等,一起拟定搬迁、建库、传抄计划,教育部拨款八万五千元以完成此项计划。计划未及全部完成,库书运往重庆。

    201711月,贵阳鹿冲关森林公园地母洞保护宣传利用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建成后地母文萃景区占地8900平方米,由金鳌山地母洞、晒书台、西迁故事线、文澜院等文化景点构成。文澜院占地5600平方米,内设三个陈列室,展陈《四库全书》编纂的背景、过程、内容及价值;文澜阁《四库全书》颁藏;咸丰兵祸,阁毁兵散,拾遗补抄及抗战爆发后,浙省三迁之历程;西迁贵阳后又历三次转移,终归地母洞秘藏近六年之久、其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返回杭州的经过。

    202179日,文澜阁《四库全书》精装影印本重返贵阳地母洞入藏文澜院。此次入藏文澜院的《四库全书》精装影印本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235册,“史”部473册,“子”部382册,“集”部469册,共计1559册,由杭州出版社整理出版,浙江文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发行。至此,文澜院现收藏有文澜阁《四库全书》仿真本线装书1860册,文澜阁《四库全书》全套影印本1559册,展陈实物66件、雕塑5组、艺术品9副、其它资料51份。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涵远读书楼现所藏《四库全书》,为紫禁城内文渊阁所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9年精装压缩影印出版,计1500册。

视频制作:贵州桐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视频来源:鹿冲关森林公园文澜院

 

图文视频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