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4日,贵阳孔学堂高等研究院第一届中国经典研习班正式开班。7月24日-8月6日,从200多名申报者中层层选拔出来、来自文化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教师及博士生共35名学员开启为期12天的经典研读。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等授课教师出席开班式,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邓国元教授、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邓国宏副教授等参加研习。

孔学堂高等研究院第一届中国经典研习班开班仪式举行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戴建伟致辞表示,孔学堂是贵州省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缩影,是文化发展“立足贵州、面向全国”的典型,是新时代贵州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品牌。希望学员们通过12天的学习经历,进行学术交流、交融、交锋,让自己的学术研究更为精进,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增添自己一份力量。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戴建伟致辞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大鸣在致辞中认为,进入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研习班师生学员身着汉服举行开班仪式
本次中国经典研习课程内容涉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易》及其他出土文献和早期儒道思想、道家和老庄、唯识学经典、现代新儒家等。分别由武汉大学国学院郭齐勇教授、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张新民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刘笑敢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林国良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张文江教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景海峰教授进行讲学。

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郭齐勇开讲第一堂课
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郭齐勇在开班仪式上表示,虽然学员们都已经很有造诣,但希望大家通过研读有进一步的收获。作为社会的人,要注意道德自我的建立,关心国势明末及内圣外王的展开,内圣作修养,外王作施工。研读期间,经过脑力的震荡、思想的训练,读经典不止是读与背,还是思想的碰撞与训练。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张文江教授表示,本届研习班学习中,老师与学员之间直接探讨,学员之间也可自由交流,思想与思想之间定能激发出新的火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孔学堂学术委员欧阳祯人教授围绕“如何读经典”致辞表示,每部经典的每字每句的结构都必须读到位,要结合其他各种经典去全面理解研读篇章中的字词句篇,做到融会贯通。

研习班课堂现场
本次中国经典研习班采用“研读+分组讨论+自由讨论”的模式进行,分6个主题单元,每2天完成1个单元学习。每天,上午由各单元的主讲教授带领文本研读,下午学员在教授参与下进行分组讨论,晚上学员进行课程回顾和自由组合讨论。

学员听课现场
本次研习班旨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深入研究儒、释、道的核心经典,培养通晓中华学术的高端人才。该班集学术性、实用性和传播性为一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中国进入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的需要。同时,还能让国内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等部门了解贵阳孔学堂,增进孔学堂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定位、发展方向的把握和理解,推动孔学堂进一步发挥高端学术作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图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大炜 张杰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记者 田钰琳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