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8日至13日,为期六天以“理学的圣贤观”为主题的钦明书院壬寅理学班网络线上会讲通过“腾讯会议”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的教师及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参与。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师李秋莎博士作为主讲之一参加会讲并担任会讲主持人、评议人之一。

钦明书院线下活动
会讲首日,中南大学哲学系教师莫天成作本届理学班常设议题“理学读书法”引言报告,台湾清华大学杨儒宾教授作《希贤希圣希天——理学工夫论的目标》主题报告。在会讲随后的五天时间中,共有六位主讲作论文报告: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毕冉报告题目《论知、仁之为天地之道——以朱子<周易·系辞传>的解释为中心》;厦门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张茹梦报告题目《朱子论“圣人生知安行”与“圣人可学而至”》;复旦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吴婕报告题目《“参也,竟以鲁得之”——曾子气象的理学塑造》;复旦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刘晓飞报告题目《“光风霁月”与周子气象》;清华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后闫雷雷报告题目《论清初的<道学传>设置及文庙从祀问题——以陆桴亭为中心的考察》。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师李秋莎博士报告题目《可、能与应当——圣凡位秩中的才命之维》。报告提出:人因才、命的不同而有种种差异,但善才、天命人所同得,故圣凡位秩只是虚位,由人所造居于此位。即使人所禀、所遭浑浊穷蹇,致其知性全性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此亦只是“可能之不可能”。故人之希圣希贤不仅应当而且可能。应当只决于理而不决于气,就气而言的才命之维丝毫不会摇撼、遮挡应当。具体而能与外于所具体而不能,是能不能的本义。具体而能则需兼论理气。就理而言,则无不能;就气而言,即使圣人,对经验事物亦必有不知不能,且人之所禀所遭,确实会造成人在能善上的缓急难易差别。可以依据应当而选择能够。凡不应当,即使能够,亦不可。凡可以必能够,但可以并非应当且能够的充分表达,因“可”常常只是“仅可而未尽”之意。在圣贤凡愚位秩中,越进于圣,越接近在才、命上纯任道理;越退于愚,越几于在才、命上纯任气质。就可能、应当而论,愈进于圣,能愈进于无不能,可愈进于无可无不可;愈退于愚,哪怕目前所已能、已可,也会逐渐消澌磨灭,仿若不能不可。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李秋莎(前排右三)参加钦明书院线下活动
针对本场会讲主题,与会嘉宾对“可”字的用法作了两种情况的分疏:一表条件,一表判断。指出,在表判断的情况中,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可也”中的“可”字固然是表达“仅可”之意,但“事父如曾子,可也”中的“可”字则不是“仅可”之意,而是极高处。
图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钦明书院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