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灿教授应邀主讲贵州大学2022年第59期文科讲坛:“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 2022-11-05 浏览次数: 193

    2022114日晚7点,贵州大学2022年第59期文科讲坛通过线上“腾讯会议”如期举行。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书灿应邀以“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为题分享了他的学术见解,150余位贵州大学师生及线上朋友通过云端与周教授交流学习。

    讲座由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暨中华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胜军主持,贵州大学先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中华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夏保国为与谈人,与周教授进行了线上交流并对文明起源研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周书灿教授的讲座从四个板块展开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话语体系的讨论。

   

    在第一板块,周教授梳理了社会科学研究中东西方话语体系差异。以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连续与破裂:一个文明起源新说的草稿”一文为切入点,阐释了我国与西方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不同立足点。围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主题,对酋邦、早期国家等概念进行了辨析,指出中国与西方话语体系的差异是长期存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双方的社会科学研究。

    随后,周教授以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学术意义和研究现状作为第二板块内容,深入浅出地讨论了证实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总体特征可靠性的实践路径,就红山、良渚、陶寺、石峁、双槐树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反映的文明因素做了具体分析,阐发了学界对这些重要遗址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学术判断。

    在讲座第三板块,周教授回顾了中华文明起源学说的理论演变,对中国文明起源从黄河流中心说到多元一体说的演变过程,特别详细地分析了夏鼐、苏秉琦、安志敏、石兴邦、唐嘉弘、佟柱臣、张忠培、严文明、林沄等前辈学者的学术认识及其贡献,明确指出其间的学术嬗变反映了不同学术话语体系的碰撞。其中,对苏秉琦提出的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发展的“古国-方国-帝国”理论做出了很有理论深度的评析。他强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迄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中国文明起源多元一体说在中国学术界日渐流行,中外学术界应该在新的学术背景下进行理论疏通,以实现对中国文明起源理论建构的更高层次的突破。 

    讲座第四板块中,周书灿教授分享了有关中国考古学理论与中国文明起源话语体系构建若干问题的思考。他充分评析了陈星灿、韩建业、许宏、李新伟、高江涛等学者发表的崭新话语体系,结合自己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在中国国家形成道路与早期形态研究的语境中对夏商“广域王权国家”说提出了商榷意见。他最后指出,从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年来的学术历程观之,构建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话语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

    与谈人夏保国教授就周教授的分享内容与线上参会朋友和同学们交流了其关于中国文明起源话语体系建构的看法。认为,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从人类学、民族学到考古学的拓展,从中原中心论到满天星斗说、多元论则着重反映着前辈学术大师对仰韶时代晚期到龙山时代文明化进程基本态势的创新性把握。当代中国学术界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需要各种理论和话语体系的深度交流,理性地认识诸种话语体系的逻辑与实践路径,对于推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是非常有益的。他鼓励在场同学们在当今多样化、丰富化和差异化的条件下,不断吸收各学科认识体系,作出更多有思考性的学术理解。 

    互动环节中,在线专家和师生与周书灿教授积极交流。周教授回答了关于“最早的中国”“文明形成因素”等有关问题,认为从政治层面上来说,“最早的中国”应该重视西周分封制下的“中国”的定型等。

    讲座历时150分钟,主持人王胜军教授在结束语中再次感谢周书灿教授百忙之中应邀开展这次精彩的讲座,贵州大学的同学们和线上参会的朋友们也纷纷表达了对分享内容的浓厚兴趣和真诚感谢。 

    本期贵州大学文科讲坛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承办,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先秦史研究中心协办。讲座面向国内学术界开放,上线参加讲座的除了贵州大学师生外,还吸引了全国各地考古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和诸多知名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讲座主讲人周书灿教授从事先秦史、历史地理学与中国学术史、考古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出版了《徐中舒史学研究》《西周王朝经营四土研究》等10部学术著作,在《文史》《史学理论研究》《考古与文物》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入选2006-2015历史学核心作者TOP10

 

图文: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吴家威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