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与文学”学术研讨会举行 贵州大学王胜军教授与会

发布时间: 2022-11-25 浏览次数: 66

    20221112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书院与文学”学术研讨会以腾讯会议在线上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大学、南昌大学、湖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及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与会学者围绕“书院与文学”“书院与教育”“书院与文化传承”“书院与学术”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教授暨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王胜军博士提交论文《晚清书院课艺中的“中国”认知》与会并参与研讨。

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鲁小俊教授主持。文学院副院长程芸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来明教授、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陈文新教授先后致辞。程芸教授向与会学者表示感谢和欢迎,指出:“当下国学热正在不断升温。而国学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书院热。书院热的兴起,不仅具有文化复兴的意义,也有助于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在这一背景下,书院学研究的兴旺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余来明教授认为:“书院与文学的交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书院的角度来说,关注、探讨中国士人尤其是宋代以后的思想和创作,是文学史、思想史、社会史研究亟待深入的一个领域。书院作为士人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不仅在知识、思想的传承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文学创作、学术风尚方面也很有影响。”陈文新教授强调:“书院与文学关系密切。其一,书院作为教育机构,它的一个重心是文学教育。书院教学的重头戏之一是教学生写好诗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八股文。其二,书院的文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书院的文学活动有人物、有故事、有场景,它是鲜活的文学生态的呈现。”

会议组织了上午两场大会发言和下午六场小组讨论,并对每篇论文都设置了评点人。与会学者围绕“书院与文学”展开深入研讨,涉及的论题包括中国书院史、书院文学活动、书院日常生活、书院与学术、书院与科举、书院文学文献辑录和整理等。最后,由华东交通大学阳达教授主持闭幕式,鲁小俊教授发言进行总结。当上晚上,由鲁小俊教授主持,湖南大学邓洪波教授作了《关于书院文献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并与与会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贵州大学王胜军教授认为,课艺是书院教育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深刻反映了士人精英心目中由道统、元典、疆域、政体、伦理等种种认知构成的“中国”观念。晚清以降,尤其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面对王朝衰微、外强侵凌的内忧外患之局,书院课艺中的“中国”认知以溯本探源和华洋之别的方式激烈表达出来。它既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在教育文化领域中的一种特殊展现,又是传播和缔造晚近“中国”认同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从文化认知、疆域认知、制度认知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梳理和论证。

 

图文:武汉大学 李颖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