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军教授主讲贵州大学阳明大讲坛:中国古代书院与通识教育

发布时间: 2022-12-02 浏览次数: 95

    202211221430分,贵州大学第123期阳明大讲坛在贵州大学南校区致知楼102教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中国古代书院与通识教育”,由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王胜军老师主讲,百余名阳明学子到场学习聆听。

    讲座开始王老师讲述了自己与“书院”的不解之缘,从书院的教育引出了当代教育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通识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场必修课的观点。王老师以毛主席的“书院比学校实在优胜太多”为话题,引入了本次讲座的第一个话题——书院与学校的区别。王老师将中国古代传统学院与古代太学从起源,数量,分布性质等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最终得出书院与古代传统官学与私学的机构相比,在教育职能上有重大的作用的结论。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书院,王老师紧接着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传统书院的图片,其中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古香古色的书院建筑,历经岁月的洗礼,朝代的更迭,经过反复的重修与扩建,有了一份独特了历史使命感。

    接下来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第二部分内容:书院的教育精神。王老师认为,书院有着独特的教育精神,是研究正经学问的地方,比学校更加注重师生情谊的培养。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历史上书院形成的三大学派“湖湘学派,程朱学派,阳明学派”。

    之后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第三部分内容:书院教育中的通识要素。王老师认为书院教育中的通识要素在于以三点:一是人格涵养;二是传授经典;三是陶冶情操。王老师以“内圣外王,致良知,心即理”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人格涵养。而对于儒家经典,经史子集的循序渐进学习,即是通识要素中所提及的传授经典;陶冶情操则是在于最终的君子之学。同学们听完王老师的这部分讲解,豁然开朗,现场掌声雷鸣。

    在最后,王老师又就此次讲座的话题谈了自己的启示与思考,告诉在场的同学们,在学习中选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必人云亦云,摇摆不定。本次讲座旨在提高同学们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此次讲座同学们收获颇多,不仅对中国古代传统书院有了直观的认识,还对其中的通识教育要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文图提供:阳明学院 路鹏权 李罗杰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