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兑 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
曾顺岗 贵阳孔学堂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
按:作为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机构,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导,长期致力于推动王阳明思想的研究和传播。从2017年起,由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资助,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组稿,每年出版一部《阳明学研究年鉴》,对上一年度全球范围内的阳明学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推动阳明文化进一步深入发展。本文节选自《阳明学研究年鉴(2021)》,孔学堂书局2021年出版,有删改且省去了相关注释。
2021年韩国阳明学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在学术专著、硕博论文、学术论文均有不少成果涌现。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阳明及后学思想研究、阳明学与教育思想研究、阳明学比较研究、韩国阳明学研究、阳明学与现代社会研究、日本阳明学研究及其它。在上一篇《2021年韩国阳明学研究概况之一》当中,已对前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本文从“阳明学比较研究”及“韩国阳明学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阳明学与现代社会
2021年韩国阳明学成果中,阳明学和现代社会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4篇论文。其中,蔡锡龙的《是非之心的道德特征:直觉还是推理?》一文发表在《人文与艺术》,作者积极利用道德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最近的研究成果,在技术伦理学范畴中阐明了阳明所说的是非之心的特征,认为是非之心可以成为从现代视角重新诠释性理学和阳明学的关键词。朴成浩在《重新思考地球危险时代儒家生态修养论——以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与致良知为中心》一文中强调王阳明万物一体说所具有的儒家生态哲学价值,审视了致良知的生态修养意义,认为阳明学可能是作为最终完成万物一体化的道德修养的思想源泉。通过阳明的思想“重新设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强调人类对此的责任和作用”,目的是为了解决地球危机。金世贞在《新常态时代的阳明学,靠致良知摸索照料和治愈之路》一文中,首先观察了因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流行病带来的教训,以阳明的“天地万物一体”和“致良知”为中心, 探讨了阳明学在解决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各种问题方面的价值意义。金贤柱在《靠乡约和私学考察王阳明的乡村治理之道的政治哲学意义》中认为,“亲民”作为王阳明政治实践的根本精神,通过“乡约”的途径,帮助普通百姓领悟到自己的良知,这是纠正风俗的实践性儒学,是追求在百姓生活中可以实现的治理之道,具有现代意义。
日本阳明学及其它
本年度关于日本阳明学的论文有5篇,与艺术相关的论文有8篇(包括1篇单行本),与文学相关论文有1篇。
第一,关于日本阳明学研究。崔在穆在《日本阳明学者对〈大学〉解释的试论——从中江藤树到大盐中斋》中,概述了日本阳明学者对《大学》的解释。并做出总结:其一,对王阳明的《古本大学》非常关注。其二,对中江藤树到大盐中斋的《大学》解释及对王阳明《古本大学》相关书籍的关注度,是中韩阳明学研究所未有的。其三,对《传习录》的评价和研究尤为关注,特别是三轮执斋的《标注传习录》、佐藤一斋的《传习录栏外书》等。金炯在《三岛由纪夫的阳明学——文化防卫和男性美的复活》一文,考察了文学家三岛由纪夫的《作为革命哲学的阳明学》,认为关注行动的三岛将文学的被动性视为对女性的批判,梦想着恢复日本文化内存在的男性美。崔在穆、徐承完、金容载在《近代日本阳明学与西乡隆盛的关系》一文中,讨论作为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与近代日本阳明学的关联性。李惠京的《朱熹学派成为前近代代表思想的过程——福泽谕吉与井上哲次郎的儒学之争》,以近代对朱子学的批判为背景,讨论井上在接受福泽的批评并进行防御的过程中,形成了对朱子学批评的框架。学界对福泽的批评被井上视为是针对朱子学的,井上转而从日本阳明学寻求儒教道德的源泉。金仙熙在《近代日本关于阳明学显彰的考察》中,讨论了明治时代被视为完成日本近代思想基础潮流的阳明思想。
第二,在艺术研究方面。在《朝鲜后期文人绘画的审美观——以通过二莲联想实现“良知”之美为中心》中,禹知延叙述了朝鲜后期文人画中蕴含的良知艺术思维。这种良知的艺术思维是经过心灵觉悟“表达的自律性”,通过这种心理自觉表现出来的“有责任感的自律精神”才能真正展现文人画中蕴含的良知的艺术精神。曹玟焕在《圆峤李匡师“缘情弃道”批判思维中出现的书法美学》中,通过对圆峤李匡师“缘情弃道”与“不师古”的批评, 阐明了李匡师所向往的书法美学的核心。对“缘情”及其结果“弃道”持否定态度,对只知模仿及根据时俗确定的书体的书奴、书匠等进行了批判。李匡师通过对“缘情弃道”和“不师古”的批评,展开主体性的书法精神。朴智恩、李秉埈在《阳明学对东亚艺术审美教育途径的探讨——以“张旭镇”的事例为中心》中,通过阳明学的审美方法,审视了张旭镇在东亚艺术中表现日常乐趣的事例。认为张旭镇的艺术精神与阳明的审美感性相通,从而可以找到阳明思想与东亚艺术审美教育相结合的地方。金美英在《以王阳明‘良知’和吉尔伯特·赖尔的“睿知”为基础,诠释了韩国传统舞蹈的主题,即“心灵善良,舞蹈才会美丽”》中,以王阳明的良知和吉尔伯特·赖尔的“睿知”理论为基础,解释了韩国传统舞蹈界元老们一致强调的“心灵善良,舞蹈才会美丽”的主题。曹玟焕在《心灵的陶瓷:对东方文人瓷器的哲学考察——以朱字学的性即理和阳明学的心即理为中心》一文中,将陶瓷的变化与东方文化和哲学的变迁过程相结合进行考察。李龙熙、林正熙在《以王阳明的心论为基础考察韩国传统舞蹈的内在美》中,将王阳明的“心论”与韩国传统舞蹈联系起来,考察其审美根源。以“心论”为基础讨论韩国传统舞蹈中蕴含的身(艺术形态的身体)心(舞者的精神)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张志熏在《尊重艺术的朝鲜后期文人的书法美学》中,阐明了朝鲜后期将书法视为自觉的艺术,强调追求书法本质和创作活动突出的原因。认为朝鲜后期的开放性思维对书法家的学问和艺术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诞生了多种书法理论,如朴趾源讨论“法古创新”、李匡师讨论“活物”,都是基于那个时代的“活着的书法”、追求“艺术成就”的意识产物。曹玟焕在《东方的疯狂与艺术:东亚文人的自由和创造的美学》一书的第六章中,以“狂”“狷”为中心,叙述了阳明学的“狂狷观”,讨论了如何将阳明学“狂狷观”中自由独立的思维和精神渗透到东亚诗、书、画艺术中的痕迹的研究书。
第三,文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有金承万的论文《〈论语〉点睛补注》(译注)。在文章中,金承万认为智旭在《论语点睛》中为解释《论语》的正文而进行的经典注释方式值得借鉴,并且认为这也是寻找佛教的领悟和儒教心法的切入点。
结语
在整理以上2021年韩国研究的阳明学相关论文时,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韩国对阳明后学的研究重视不够,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还需要通过对比阳明后学之间的学术关系,以及阳明后学和朱子学者之间的争论等加强对“心学”的研究。对王阳明再传弟子思想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之少。而且,还需要超越哲学领域,摄入文学和史学等学科,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来源:“孔学堂”公众号 2022-12-31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