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上午,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46期在明伦堂顺利举行。主讲人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张树新,讲座主题为“艺术的精神本质——‘游于艺’专题(十七)”。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王松龄副教授担任了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人。

张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治学之路,从武术到美术、书法,40多年的亲身践履和实证让张教授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极强的自信。三种学问的汇通,也令张教授对中国艺术精神有独到的体悟。张教授指出,衡量艺术之高下的标准,在于其传递的精神本质。这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为“真”。指坦诚、不虚假、不造作,不真不诚不能动人。张教授认为西方美术中最体现“真”的艺术家是梵高,而中国则以八大山人为代表。张教授展示了多幅梵高和八大山人的作品,通过仔细分析,向观众阐释了梵高作品中洋溢的真诚,以及八大山人的真挚与精神之丰盈。
“真”不止于敢于不掩饰。张教授更为精辟地提出,“真”的一大验证标准是内部的整体性,以及向外的八方出力。这一体悟来源于武术。真的情感,是贯通全身每一个末梢和细胞的,而造作的情感则是分裂的。同理,一幅真诚的绘画作品,每一个笔触的表现手法都是一贯的。再者,真的武术能力出八锋、力走八方,好的宝剑同时具备螺旋力、横力、纵力,煞气笼罩整个空间;同理,好的美术和书法作品也具有力走八方的饱满神韵,每个线条都洋溢着情感。

第二为“善”。张教授认为,西方的善,多指向人道;而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善,是天地人三才统一的大善,是天人合一。他以西方的塞尚和中国的石涛分别作为东西方“善”的体现。塞尚作品表达了理性的均衡,而石涛作品更多地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气象。张教授讲道,商业画和艺术画的区别,在于精神性。缺乏精神性,徒有颜色和造型,是商业画的特点。
第三为“情感”,尤指爱情。充沛而浪漫的爱情,能让一副作品具有很强的魅力。夏加尔的绘画作品尤其体现了这一特色。
以上三方面,张教授认为构成了艺术精神,此是艺术的本质。除精神本质而外,题材和主题以及表现手段,共同成就了一幅美术作品的整体状态。
随后,台下听讲的观众们踊跃地向张教授提问。张教授一一做了解答,发自肺腑地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变化,还现场向观众们展示了精湛的大成拳功夫,以及若干幅精彩的工艺美术作品。观众们对张教授如蛟龙猛虎般的威势和灵动多变的身姿惊叹不已,又被一幅幅绚烂的艺术精品所折服。讲座延续了近三个小时,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王松龄 图:孙小媚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