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赵金刚教授主讲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 贵州大学邓国元教授主持

发布时间: 2023-05-04 浏览次数: 20

    2023429日上午,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54场、阳明文化专题第58场在孔学堂教室顺利举行。讲座主题为青年王阳明,主讲人为清华大学哲学系赵金刚教授。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邓国元担任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

    在讲座中,赵金刚教授首先指出此次讲座的核心问题是阳明如何走向儒学,进一步围绕如何看青年、什么让一个青年变得有力量、哪种力量能一直坚持下去、如何界定王阳明的青年这几个问题引出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对王阳明到达、走向龙场之前的生命历程阐述,重点关注王阳明的青年时代及阳明选择儒家的契机,特别是立志对于阳明人生的重要意义。 

    赵金刚教授以王阳明走向龙场前的年龄节点贯穿全程,主要从青年王阳明的意义”“生死考验与道德觉悟”“人生第一等事”“立志——初心”“五溺”“格竹之困”“不中举与动心”“入出佛道”“走向龙场等部分对讲座主题作了详尽而生动的讲述。

清华大学哲学系赵金刚教授 

    在青年王阳明的意义部分,赵金刚教授基于蕾切尔·霍姆斯《埃莉诺·马克思传》中马克思的小女儿埃莉诺在责任与独立之间的矛盾抉择,引出王阳明在青年时期的焦虑、迷茫与孤独。但王阳明却克服了种种困难,迸发出一种超脱生命之外的精神力量。因此,学习青年时期王阳明思想意义就在于回归当下人本身,帮助人们克服掉人身上可能会普遍存在迷茫、焦虑、矛盾、孤独等这些问题。 

    在生死考验与道德觉悟部分,赵金刚教授针对青年王阳明面对的生死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分析王阳明被贬龙场后面对蛇虺魍魉,蛊毒瘴疠”“旧无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的生存困境与时瑾憾未已的担惊受怕,最后克服生死一念,达到胸中洒洒的状态,后又对圣人处此,更有何道问题思考,最后得出吾性自足的结论,即:王阳明感悟到圣人所讲的那个东西就在吾性当中,而不应该去向外在的事物求索。赵金刚教授认为,王阳明先是克服了生死带来的恐惧,而进一步才有了龙场大悟,也点明王阳明的觉悟次第与众不同。生死问题更容易超越,也对其思想形成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王阳明生命历程的讲述当中,赵金刚教授首先从宗教的王羲之、忠义的六世祖王纲、世俗的状元王华等几种因素,介绍王阳明的家世与环境影响。接着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王阳明青年时期从一个顽劣少年、到感悟人生第一等事是当圣贤、再到确立自己的志向。接着,讲述王阳明通过五溺,由格竹之困不中举与动心的人生境遇,再到进士及第后的焦虑,后又入出佛道以及后来学习兵法与被贬龙场驿译丞等一系列生命历程,最后总结青年时期的王阳明最终确定真正走向儒学的心路历程。 

    最后,赵金刚教授总结道,对于王阳明,一般的研究都是从龙场悟道讲起,默认阳明是一个儒者,而对阳明走向儒家的历程关注不多。本讲座关注王阳明的青年时代及阳明选择儒家的契机,特别是立志对于阳明人生的重要意义。阳明十一岁就立志读书做圣贤,但却经历了五溺的沉沦,不得不在一个阶段走回了父亲乃至明代士大夫的官场老路。最终,在初心回归的感召下,阳明通过人生减法,寻得了人生意义的基点,即亲亲一念,并最终归本儒家。 

    在提问讨论环节,赵金刚教授对王阳明有没有受到周敦颐与程颐学说影响论题作了周祥的论述与回应。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邓国元教授

    讲座最后,主持人邓国元对赵金刚教授的讲座作了简要概括与总结,高度评价了赵金刚教授在讲座中所呈现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态度,指出赵金刚教授的讲座不仅在具体内容上丰富而详尽、风趣生动,而且通过了解青年时期的王阳明对于客观而完整地理解阳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体来说,赵金刚教授的讲座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生动。讲座对于全面系统了解青年时期王阳明、丰富和拓展对阳明学的学习与把握,具有积极的意义。


供稿:邓国元 图片:李逸依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