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会科学院李卓研究员主讲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 贵州大学邓国元教授主持

发布时间: 2023-05-07 浏览次数: 14

    202356日上午,公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56场、阳明文化专题第59场在孔学堂六艺学宫礼教室顺利举行。讲座主题为阳明心学的精神修为与实践智慧,主讲人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李卓研究员。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邓国元担任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人。

    李卓研究员主要从阳明精神哲学产生的时代政治背景、阳明哲学中的精神修为与实践智慧向度以及徐梵澄先生《陆王学述》对阳明精神哲学的阐发三个方面,对讲座主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讲述。

    在阳明精神哲学产生的政治时代背景部分,李研究员通过对朱元璋个人性格、家世等因素的分析,揭示明代在政治、文化上所形成相关政策和措施等原因,并通过《孟子节义》等文本,在揭示明代政治思想文化特点的同时,也呈现阳明心学与明代政治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具体讲述过程中,李研究员基于明代政治中的废相”“阉宦”“廷杖等举措,对阳明哲学产生的时代及世风以及之间的关系作了精微的考察。指出,阳明哲学的产生,可以说正是明代世风积极性的表现,是儒家超越性和批判精神的具体体现。明代所形成的时代与世风,一方面从思想背景的角度导致阳明心学、精神哲学的产生,同时也可以说阳明精神哲学是对明代政治和社会文化的一种批判性反映。而阳明哲学之所以能够蕴含一种精神向度的力量,即在于对明代世风中积极因素的吸收,同时也存在理学文化精神的内在影响。

    阳明心学的精神修为与实践向度部分,李研究员对阳明精神哲学及其内在意涵作了正面分析和考察。首先,李研究员从阳明悟道、教法的历程和层次出发,对阳明精神哲学作了内容上的分梳,强调”“”“事上磨练构成阳明精神哲学中精神修为的三种向度。

    具体在的问题上,李研究员从补小学一段功夫的角度,肯定李对于精神修为的积极意义,同时又依据阳明修为功夫思想的变化,揭示的相对性定位和意义。在的问题上,李研究员以阳明弟子王龙溪在《悟说》中的相关论述,从解悟”“彻悟”“证悟三层面对阳明之为修为实践功夫的内涵和意义作了积极阐发。指出,无论是阳明对的辩证性立场,还是基于事为证悟的强调,皆表明阳明对于事上磨练在修为中的根本肯定。在讲座中,李研究员还对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等学说作了富有创见的阐发。 

    在第三部分中,李研究员以徐梵澄先生的《陆王学述》为中心,对阳明精神哲学的理论向度作了更深刻的讲述。李研究员紧扣何为精神哲学诠释阳明哲学这一问题意识,在对徐先生相关研究作详细介绍的同时,也对阳明良知思想的精神向度作了进一步阐发。指出,良知作为阳明哲学的核心,在本质意涵上即为人的精神性本体,决定人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具有万物本体性的意义。

    在具体论证方面,李研究员通过阳明对于《中庸》文本中前知概念的立场和观点,认为基于徐梵澄先生精神哲学的诠释立场,所谓前知可以在感应中得到合理的理解。李研究员通过徐先生对于单纯静坐的批判性态度,以及结合阳明对于王龙溪四无说悬空期个悟的否定,指出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是阳明精神哲学在精神修为与道德实践上最根本的观点,也是阳明精神哲学的特色所在。

    讲座提问环节,李研究员就阳明精神哲学的本质内涵,以及与禅宗佛教的区别、阳明心即理等思想与康德先验直观之间的同异等问题,与现场听众作了交流互动。 

    讲座最后,主持人邓国元在概述李研究员讲座内容的同时,指出本场讲座无论是在具体观点、角度立场,还是语言风格、逻辑思维上,都尤为成功。总体来说,李研究员的讲座对于我们恰当理解阳明心学、实践于我们自身的道德修为,皆具有积极的意义。

 

/邓国元 /张杰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