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书》——遍录贵州之风土,倾注治黔之心法

发布时间: 2023-05-07 浏览次数: 12

《黔书》

遍录贵州之风土,倾注治黔之心法。

 


作者简介

    田雯(1635—1704),字子纶,一字纶霞,号漪亭,五十五岁自号蒙斋,山东德州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二十七年(1688)四月授贵州巡抚。田雯著作颇丰,除《黔书》外,还有《古欢堂集诗集》三十卷、《古欢堂文集》二十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历代诗选》十二卷、《历代文选》二十卷等。


借史论事,借古鉴今

    《黔书》完成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今贵州文库所收录之影印本《黔书》为嘉庆戊辰年(1808)重刻版,分上、下卷,距著书之年已过一百一十八年。

    《黔书》内容广涉贵州建置、治理、民俗、经济、军事、文教、人物名宦、世风道德、土司土民、物候山川与衣食、民生、家族、僧道、庙宇、物产等。但作者田雯撰此书之意并不是单纯叙述黔史之全貌,而是尝试在书中借史论事,借古鉴今,同时也自述其治黔之事迹、心法与慎思。

    《黔书》中的文字所及皆关乎贵州地区的文治武功与民生日用,字里行间充满家国情怀与经略大义,反映了作者身为贵州巡抚的治黔之切与爱民之深。在书中的各个章节中,作者引述各类古籍文献,以历史为起点,落脚于其时任下贵州的方方面面。
    如在《创建》一篇中,作者意在以贵州之创建设置过程,讨论治理贵州之艰难,并说明了贵州处西南之要冲又不得不治之无奈境况。而《积谷》一篇则主要写道因黔民稀而久贫,不便行中原所通行的常平与社仓之法,乃捐俸积谷三千石有奇以赈灾荒,体现当时贵州官府的爱民举措。


文字精妙,行文灵动

    从《黔书》的书写体例上看,此书记载的各条,皆因事因人因物而命篇,或记述史实,或进行辩论,或附上诗文。每条文字多少不限,长则上千字,短则十馀字,随性走笔,文字精妙而有灵性。题材灵活多样,行文不拘一格。
    田雯在书中还留下了不少盛赞贵州山川风物的篇章,如《山水》一篇中写道:贵州,都会之区,风景自别。左栖霞,右相宝,夹岸连壤,负险相望。龙井涌于北,富水汇其南,杜若洲边,漏趵泉上,偶一登临,为之彷徨追赏。此外《飞云岩》《碧云洞》《东山》等篇也都对贵州山水风貌作了描述和称赞。

    田雯治黔是其一生最主要的政绩。其作为康熙时期贵州由乱转治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励精图治,形成了有利于地方社会发展的治理理念和执政风向,其中以重文教、急民事、尊民俗为最关键。其所撰《黔书》,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治黔思想,在清代被誉为治黔者法之专书,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叶成勇.探索治黔之法:清代贵州巡抚田雯及其《黔书》述评[J].贵州文史丛刊,2021,No.178(03):81-88.

    [2]韦廉舟,朱崇演.田雯与《黔书》[J].贵阳文史,2000(04):73-76.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www.guizhouwenku.cn

集成经典 文彰多彩

贵州文库古籍数据库

 

来源:贵州文库 2023-05-06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