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轩|让屯堡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发布时间: 2023-05-20 浏览次数: 10

    古老而神奇的贵州大地上,诞生了诸多的文化瑰宝,其中在传统文化领域,阳明文化和屯堡文化是两个尤为重要的文化符号。王阳明在贵州创立的阳明心学,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与阳明文化诞生在同一朝代、时间更早的屯堡文化,知道的人却不多,其丰富内涵、历史地位和战略价值值得深入探讨。事实上,屯堡文化是随着明代贵州建省与生俱来的文化血脉,蕴含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文化价值。今天,我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自强,有必要重新认识屯堡文化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

大型史诗歌舞剧《大明屯堡》


屯堡和长城一样,蕴含着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价值。

    明朝初期,退守边陲的元朝残余势力威胁着明朝廷政权安全。为实现稳边控边,朱元璋、朱棣父子采取了北守南进的国家战略。在北边,投入巨大国力建设中国古代第一军事防御工程——长城,构筑起“峻垣深壕,烽堠相接”的军事防御体系。与北边采取的守势不同,明朝廷在南边则采取了攻势,通过十余年的准备,一举平叛盘踞云南的残元梁王巴扎刺瓦尔密。之后,朱元璋认识到西南稳定的重要性,并从巴扎刺瓦尔密十余年与明朝廷的对抗中,意识到贵州这片隆起于四川盆地与广西丘陵之间的高原山地的重要战略地位。这是因为,贵州扼控着川陕、两湖、两广与云南的交通命脉,且重峦叠嶂、地形崎岖,对云南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如果贵州的问题处理不好,云南稳定的形势将难以巩固。朱元璋决定,让数十万军队就地驻扎云贵高原,设置贵州都指挥司,在贵州广建屯堡,一边操练军队,一边垦荒种地,军费自给自足,以实现长久稳定管理。如此形势下,屯堡逐渐广布贵州全域,整个贵州都变成了一个“大屯堡”。在随后的岁月里,明朝廷出于维护政治稳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考虑,实施了“调北填南”“就宽乡”的移民政策,鼓励百姓从地少人稠的地区迁移到地广人稀的地区。在政策驱使之下,大量的军队家属、普通民众等从外地来到贵州,深刻改变了贵州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

贵阳市花果园三小屯堡地戏社团的学生在表演屯堡地戏前整理面具

    明成祖朱棣沿着其父亲的思路,继续加强贵州的管理。永乐十一年,即公元1413年,贵州思州、思南两地土司因争夺领地刀兵相见,明朝廷很快解决了这场动乱,果断在贵阳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这是专管行政的省级机构,意味着贵州正式建制为省,并成为全国第13个行省。 

    穿越历史风云,因为屯堡,直接促成了贵州建省,开启了中央王朝更加有效治理贵州新的历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屯堡作为明王朝守卫、开发和管理边陲地区的主要依托,和长城一样起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是可感可知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

屯堡地戏


屯堡文化除了具有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价值,还具有促进民族融合的精神价值。

    当年,驻扎屯堡的军人以及大量从江南、中原等地迁入贵州的移民,与原来就居于贵州的各民族人民进行了深度交流交融。

    一方面,他们把江南文化、中原文化带到贵州这片尚待开发的土地,促进了社会进步。比如,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屯堡人讲究精耕细作,精选良种,大量修筑沟渠和堰塘。当地民众学习屯堡人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又如,带来了先进的手工业技术。广布贵州的卫所本身必须会打造武器、钉马掌、制马鞍等,直接促进了贵州铁制业的发展。屯堡妇女还善于织布,这也带动了贵州棉纺业的发展。再如,迁入贵州的移民中,有一部分是商人。他们的到来,弥补了当地商品物资的不足,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屯堡文化也在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如屯堡人建房多用石块垒墙,这既是就地取材,也是受到了布依族擅长以石建房的影响。在数百年的互动与融合中,屯堡人与贵州各民族人民不断相互交融,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分布结构特征与和谐局面,成为中华民族在互动融合中形成与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安顺市天龙屯堡古镇

    庆幸的是,尽管历经600年风雨沧桑,贵州的屯堡仍然留下了大量遗存。在今天的安顺、贵阳、黔南、毕节等地,那些仍然充满生气的活态屯堡,以某某屯、某某营命名的地名,鲜活地述说着屯堡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故事。今天,在屯堡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安顺,还会见到穿着青、蓝、绿大襟长衫的妇女,她们的长衫镶着宽边,腰中系着丝带,头上梳着凤头笄,上插玉簪和银器,穿着脚尖上翘的鞋,他们的着装打扮,恪守着明朝初年江南妇女的装束风格。不仅是穿着,屯堡人还执着地传承着先民们的文化个性,他们的语言与江淮口音多有相似之处,他们演绎的花灯曲调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他们的习俗彰显着以汉文化为母体的鲜明特色。行走在屯堡,我们依稀可见600多年前江南一带的民风民俗,这也为我们了解历史、感受历史,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做好屯堡文化的挖掘,讲好屯堡文化的故事,让屯堡文化蕴含的“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精神价值为更多人所知晓、绽放新的时代光彩,让百花齐放、百花争妍的中华文化大观园更加绚丽多彩。

 

来源:《贵州宣传》 转载来源:贵州宣传 2023-05-19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