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方勇教授主讲贵州大学“溪山论道·文科讲坛”

发布时间: 2023-05-22 浏览次数: 53

2023521日上午,由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主办,贵州大学文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总第885期“溪山论道·文科讲坛”(2023年第46期)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方勇主讲,主题是“‘新子学’视野下的诸子学研究”。贵州大学文学院院长谭德兴教授担任本次学术讲座主持人,学苑出版社战葆红总编辑、贵州师范学院刘海涛教授、贵州大学文学院百余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方勇教授从阳明龙场悟道引入,指出贵州是儒学新生之地。在讲座中,方教授从“新子学”构建的时代背景、关于“新子学”的探讨和研究方法以及“新子学”视野下的诸子学研究革新三个方面展开了阐释。

首先,方教授回顾了“新子学”提出的时代背景。百年来,子学走过了种种曲折的道路,国人面对西学的心态日趋理性和成熟。“新子学”即是在此种情况下,对我国文化走向的重新思考。“新子学”属于一个学术概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立场。

方教授指出,子学产生于文明勃兴的“轴心时代”,自诞生以来,就在与社会现实的不断交互中自我发展。百年以来,我们都在进行文化探索,“新子学”是面临着这些任务来做探讨的。方教授在20124月“先秦诸子暨《子藏》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口号,在201210月《光明日报》发表了《“新子学”构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新子学”这一概念。随后,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关于“新子学”探讨的多篇文章:20163月《三论“新子学”》、201810月《四论“新子学”》、20204月《五论“新子学”》、202212月《六论“新子学”》。 

其中,方教授就《汉书·艺文志》有关经子关系论和子学源起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新子学”的研究方法。“新子学”主张追溯原典,关注诸子学的整体性。在现场讲述过程中,他提到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的重大学术文化工程项目《子藏》,在编纂过程中对诸子的划分有很多难以确定,举例了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对韩非子的划分,再一次强调要关注诸子学研究的整体性。 

方教授论及“新子学”视野下的诸子学研究革新。提出,做研究要站在“新子学”的立场上来看待各家,具体列出一些发表在《诸子学刊》上的论文,强调运用“新子学”打开诸子学的研究思路。他还提出应持续大力推进“新子学”,诸子学研究应该有关于整体发展的明确目标和取向,需要有意识地让它形成一门内含整体逻辑思维和发展体系的学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诸子学的整体效应无疑可以为中国文化重构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最后,方教授鼓励学生们应多读书,打开视野和思维。指出,现在的学术研究由于读书少而导致视野狭小,做任何研究都要关注整体性,多写多思考,积极投稿。

方教授讲座结束后,主持人谭德兴教授进行了总结。谭德兴教授指出,“新子学”让我们看到了新视野、新方法、新理论,给予我们新启迪,同时也展示了“新子学”的大视野、大格局、大境界。“新子学”是一种文化立场,对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方教授所举例说明《汉书·艺文志》中经子关系,让我们重新审视对子部文献的编排编纂。认为,方勇教授指出了我们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些问题,对我们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尤其是方教授所谈到的具体案例与选题对我们的启迪和帮助是巨大的。

方勇,浙江浦江人,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诸子学刊》主编、《子藏》总编纂、“新子学”理念倡导者。长期从事诸子学研究,著作有《庄子诠评》《庄子学史》《庄子纂要》《方山子文集》等。

 

文:文学院 夏路 蒙佳微 图:文学院 王艳 中国文化书院 张洪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