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6日,中国文化书院党支部在传习室举行支部书记“两个结合”主题党课。本次党课的主题是“为人民服务:‘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主讲人为支部书记王胜军同志,上级党委联系人黄诚同志莅临指导。书院党支部全体党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助理及部分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本次学习。

本次党课分为五个部分:
一、“两个结合”的由来与发展。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在其长期的奋斗历史进程中,就一直注重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而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当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认同、时代创新和文化自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两个结合”被正式写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遵循。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将之总结、概括、升华,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及“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系统梳理。
二、“亲民”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治国理政相紧密联系的重要理念。从《诗经》到《大学》,再孟子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再到王阳明改“新民”为“亲民”,“亲民”的精神被不断阐发和演绎。它对抗着封建统治中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等消极观念,冲破“儒表法里”“王霸并用”的历史局限,推动着中国的政治文明不断赓续前行,成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之一。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成为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三、“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古代“亲民”理念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毛泽东同志早年非常重视朱熹的“新民”,曾经创办新民学会,以“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信奉马克思主义之后,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亲近人民、走近人民、依靠人民、接受人民监督、向人民取经,最终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四、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人民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亲民”理念的精髓,总结新时代治国理政中各种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经验,将中国传统的“亲民”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现代转化,从立场、原则、主体、检验、监督等角度,将“亲民”的内涵和外延发展到新的高度。
五、“两个结合”是历史积淀和时代创新的必然要求。进行两个结合,必须注意不能简单拼盘,不能本本主义,而是要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结合自身的工作和学习,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回答和解决时代的命题。

党课学习结束,上级党委联系人及支部党员同志进行了交流讨论。大家结合党课内容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相关精神认为,“两个结合”是历史的、理论的、文化的逻辑必然,是我们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指南。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对于中国文化书院的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素质教育、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一线教师,要在实践中去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为己任,做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文化育人的本职工作。
文:中国文化书院 党支部 图:中国文化书院办公室 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