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主讲贵州大学“溪山论道·文科讲坛”

发布时间: 2023-06-17 浏览次数: 10

    2023616日下午,由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主办,贵州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总第908期“溪山论道·文科讲坛”(2023年第69期)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康保成主讲“中华古戏台的分类与分布”,贵州大学文学院院长谭德兴教授主持。贵州民族大学吴电雷教授、贵州师范大学许钢伟博士、贵州大学文学院张军教授以及贵州大学文学院百余师生参加。

    在讲座主要内容开始前,康教授以“何为非遗”引入戏台演出并提醒同学们,要研究戏曲仅仅研究案头文本远远不够。在科研学习过程中,还要学会做到三个“走出”:一是走出文字陷阱;二是走出文献陷阱;三是走出经典陷阱。同时,康教授还指出,目前学界对于临时戏台的研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讲座中,康教授首先从戏剧学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了两类古戏台——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固定戏台与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临时戏台。同时指出,固定戏台与临时戏台长期并存的现象。如南方某些省份把固定戏台称为“万年台”,可以揭示出临时搭台大量存在的事实。但目前对临时戏台的研究相对滞后,可以理解为受缺失实物与文献记载的影响。关于临时戏台,康教授介绍了大致三种形制:露天的杆栏式简易戏台、带看棚的庭院式戏台、全封闭的剧场式戏台。其中,有顶的戏台(戏棚)搭建逐渐成为一种特色建筑技艺,最迟乾隆时期成为珠三角地区一种行业。关于固定戏台功能而言,黄河流域的山陕冀鲁豫诸省的神庙戏台、长江流域的浙皖苏赣闽及两湖诸省的宗祠戏台,在我国古戏台分布中的双峰并峙最为明显。戏台分布的原因,在于与北方“敬神如神在”的儒家礼仪以及来自北方的南方居民慎终追远的乡愁与乡情有关。

    其次,康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祠堂戏台的分布情况。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现存古戏台中祠堂台占比最高的省份是安徽,占43.5%。其次占比在10%以上的省份依次是:江西28%,福建21.9%,湖南19.4%,湖北16.6%,浙江15.2%,重庆12.5%。而神庙戏台最多的山西省,祠堂台仅占戏台总数的1.17%。此外,在嵊州,现存有古戏台108座,其中祠堂台便有64座,占该市古戏台总数的60%。康教授还说明了神庙戏台与会馆融合发展情况。明中叶以来,神庙戏台与会馆的合一甚为普遍,如山陕会馆与关帝庙、江西会馆与万寿宫、广东会馆(湖广会馆)与禹王庙、福建会馆与天后宫。他为同学们展示了调研过的许多地方戏台,如云南省的多个文昌宫,凸显了偏远省份向往中心的朴素愿望。他认为,这一事实不仅凸显了戏剧娱神、娱人的双重功能,而且揭示出商路与戏路的关系以及汉族移民与信仰传播、戏剧传播的关系。

    接着,康教授讲解了戏台演变发展历史的漫长。从上古的无剧场意识到第一座有意识建造的古戏台,其漫长的时间无法统计。《诗经·大雅·灵台》记录了周文王在我国最早的戏台——灵台及与民同乐的情景。古戏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文景观。其名称先后有乐台、月台、露台、歌台、舞台、乐楼、舞楼、戏场、乐棚、瓦舍勾栏等名称。近代以来,多称戏台、戏楼或戏棚。名称从“乐”到“戏”的变迁,是礼乐文化下移的一个标志。

    讲座最后,康教授指出,文化是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不断变革的。古戏台不仅是戏剧繁荣与否的标志,而且每一座戏台都浓缩着特定时期和地域的综合文化基因。金碧辉煌的皇家戏楼与民间的简陋戏台对比强烈,戏剧中“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别也就不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层级和等级观念也昭然若揭。

    谭德兴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康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学术盛宴,从开场白的“非遗”概念到如何通过三个“走出”摆脱学术象牙塔,非常具有启迪意义。讲解了戏台的分类,康老师又将临时戏台与固定戏台进行了非常丰富的类型分析,还为我们介绍了戏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民间信仰、宗祠文化、神人关系以及戏剧史料,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我国古代戏剧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此外,康老师的戏台研究所采用的多重证据法,不仅包含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还包括了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们指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极具开阔性、创新性和开拓性。

 

文:文学院 涂思婷  图:中国文化书院 张洪 文学院 胡代银 任永丽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