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7日上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康保成教授主讲孔学堂第968场传统文化公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题是“《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形成与大小传统的叙事策略”,贵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赵永刚担任学术主持。
康教授首先分析了历史上的“仁宗祭母”事件。根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宋真宗章献刘皇后无子,将李宸妃之子据为己有,此子就是宋仁宗。李宸妃迫于刘皇后权势,至死不敢声张其事,宋仁宗也始终认为刘皇后是其生母。刘皇后去世之后,燕王赵光俨将实情告诉宋仁宗,宋仁宗方知自己是李宸妃所生。遗憾的是,当时李宸妃早已先刘皇后而逝多年,宋仁宗伤心欲绝,以极高的礼仪祭奠李宸妃。这就是“仁宗祭母”的历史事件,是为《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历史依据及故事雏形。
康教授又系统梳理了《狸猫换太子》历史故事的形成过程,包括元杂剧《抱妆盒》、明代成化年间说唱词话《仁宗认母传》,以及明代小说《百家公案》、清初传奇《正昭阳》、嘉庆时期小说《万花楼演义》、评书作品《三侠五义》、各类讲唱文艺作品(弹词、宝卷)等。《狸猫换太子》故事由此逐步丰富完善,最终定型。时至今日,该剧依然是京剧、各地方声腔剧种中经常演出的剧目。
康教授还借鉴了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在《农民社会与文化》中提出的“大小传统”理论。以此理论为“异域之眼”,系统阐释“大小传统”在“换太子”中的叙事策略。
康教授认为,正史中的“仁宗祭母”采用“大传统”的叙述策略,朝政大权平稳过渡,两对主要的当事人宋真宗与刘氏、仁宗与李氏各得其所。元杂剧《抱妆盒》从“微言大义”中发现并扩大事件的戏剧性,启动“小传统”的叙事框架,虚构出刘氏与寇承御、陈琳等人的戏剧冲突。明清两代,以“换太子”情节和包公的介入为标志,这一故事进一步传奇化、公案化,完全采用了“小传统”叙事策略。
从“仁宗认母”到“换太子”,无不认同“孝”的伦理观念,这成为大、小传统转换的伦理纽带。同时,在男性世袭、母以子贵的大环境下,“宫斗”“夺子”为此故事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小传统叙事违背了历史真实,却使仁宗认母事件得以曝光,揭示了宫廷夺嫡之争的残酷、虚伪与无情。正史中“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刘后在戏曲与说唱文学中付出了沉重代价,受到了清算。
康教授的讲座采用推源溯流之法,系统梳理了《狸猫换太子》故事的演变过程,同时将戏剧情节与历史史实互相印证。既考察分析宋代“仁宗祭母”古典,又着力发掘明代“英宗生母之迷”“孝宗生母惨死之迷”等今典,文学阐释与历史考据相得益彰。同时,借鉴国外人类学理论,分析《狸猫换太子》的叙事策略,论述《狸猫换太子》蕴含的价值观念,使这一古老的经典剧目焕发出新的价值生机与文化活力。康教授还悉心解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与听众进行了深度交流互动。讲座学术信息丰富、研究方法科学,讲授明晰、解读深刻,深受广大听众好评。
文:赵永刚 图:姚固涛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