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灿集》

作者简介
陈灿,字昆山,贵州贵阳人。生于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先世居江西临川,父辈始入黔,占籍贵阳。其弟陈田、陈矩皆为一时有名之士。在云南为官二十八年,惠政甚多,士民称颂。
陈灿于光绪三十四年调任甘肃按察使,补布政使。宣统三年离任回籍,民国十五年后卒,享年八十余岁。著作有《宦滇存稿》《知足知不足斋诗存附联语》《知足知不足斋文存》《四郡骊唱集》等。
捍卫疆土,气壮山河
陈灿从小立志考取功名,于同治八年与其弟陈田应贵州乡试,时试者三百余人。榜发,陈田居榜首,陈灿居二十七名,一时传为美谈。光绪三年,陈灿中丁丑科进士,殿试二甲。初为吏部主事,后改官云南知府。
就任云南后,陈灿卓著颇多。例如积谷种桑以养民;创建经正、道成、宏远三书院以培文风;续修《云南通志》二百余卷以存文献;筹措金钱扩充敬节堂以恤孤老之人;组建团练以保卫地方平安等等。而他最著名的功绩,是于光绪年间担任滇缅勘界大使时,与英国会勘滇缅边界,尽管英方强硬蛮横,执意侵占,但陈灿谨守图画,据理力争,最终未失寸土。

《陈灿集》中收录的报告中写道:“英人由昂朗修路东下,将该村寨田坝截归路南,意图侵占。英员画线,直将腊户村寨田坝一带及孟连所管南垒江西岸怕戛、绊秋等寨地方,全画归英界。该英员以职道文员,不惯跋涉,要挟亲往登山指线。”
面对这种情况,陈灿仍然无所畏惧,据理力争,书中写他“断不敢畏难苟安,拱手相让,致负宪台委任之恩。倘无大出入,自可会商定线,决不至听土司阻挠耽延,使彼有所借口也。”最后勘定边界一千馀里,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中英勘界委员会立 “气壮山河”石碑来纪念他。
文件详实,史料珍贵
《陈灿集》收录了多部陈灿著作,其中《宦滇存稿》是由贵阳文通书局排印,于民国三年出版。该书是陈灿在滇公牍选编,凡五卷,内容颇为繁杂。其中修河的禀文、判案的判词、豁免夫马费的告示、保甲团练弭盗除弊章程等,足资参证当时政务。有关筹建书院、设定高材生数额、议定书院条规等,可以考证当时书院教育。
书中还收录有报告洋务局关于孟连、车里边界之交涉的公文十馀件,以及关于阿瓦山之界务交涉报告洋务局及照会司格的文件资料,极具文献价值。《宦滇存稿》中还存有一些记文,颇具文学性,例如《重建楚雄府思政楼碑记》《云南府署寒香书屋记》等。

此外,书中收录的《知足知不足斋诗存》是于民国七年由其儿孙点校,该书凡一卷,包括诗歌一百六十余首,附联语存一卷。自言其诗旨在“言志”与“道性情”,曰“春鸟秋虫,自鸣天籁,又何暇计其工拙”(《知足知不足斋诗存序》)。读其诗,可以感受其“数十年来穷达之阅历、险夷之遭际、因事因人之寄兴、感时感物之抒怀”。
《知足知不足斋文存》则是由贵阳文通书局排印,于民国十一年由其儿孙点校出版,该书凡两卷,乃出版《宦滇存稿》之后,共三十余篇。该书所收录的《养心记》《祭香山二兄文》等颇具文学性,且有关贵阳“陈氏三杰”的保存资料不多,书中收录的《祭香山二兄文》《祭松山四弟文》二文是研究“陈氏三杰”家族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来源:贵州文库 2023-06-30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