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日上午,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70场——“阳明文化”专题第六十一场在孔学堂六艺学宫礼教室顺利举行。讲座主题为“‘心’的坚守与升华——一个西学学者眼中的王阳明”,主讲人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贵州省哲学学会会长徐圻教授。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邓国元担任本场讲座的学术主持人。
在讲座开始前,主持人邓国元对徐圻教授作了隆重介绍,指出徐教授在西方哲学尤其是西方文化哲学、中西文化比较等方面有精深研究,为贵州省哲学学科及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基础性、导向性的贡献,在贵州哲学界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具体讲座中,徐圻教授主要从阳明“心学”之“心”的内涵、阳明心学的思想足迹、阳明“龙场悟道”的具体意涵、阳明心学的价值与意义等方面,向听众呈现了一个西学学者视野中的阳明思想世界。
在阳明“心学”之“心”的内涵部分,徐教授首先明确指出,相对于西学中“心之为何”即通过逻辑定义、理性范畴来概念、范畴化把握“心”的内涵的思维、文化模式,阳明“心学”之于“心”的理解呈现为“心之何为”的特点,即突出“心”之外延与实践。通过比较研究,徐教授指出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基于“身-心”二元的立场、强调“心”的认知功能与求真意识不同,阳明“心学”中的“心”甚至整个儒家文化中的“心”不仅蕴含着更为复杂的面向,在根本意涵上更表现为以道德意识与价值作为核心本质。“心学”之“心”的特定意涵,不仅彰显了阳明心学的思想旨趣,也意味着阳明“心学”存在一定的限度。
在阳明心学的思想足迹环节,徐教授基于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贬官文化”视角,对阳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概要梳理。徐教授结合阳明的生命历程,尤其是“龙场悟道”等重要思想节点,对阳明“心即理”“致良知”等思想作了相应的阐释。指出阳明思想蕴含积极的启蒙精神,体现传统儒学中少有的个体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向度。在该部分内容中,徐教授还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对阳明“知行合一”作了新的阐发,强调阳明“知行合一”是一种本源意义的道德实践之学,体现阳明“心学”对现实的批判与超越。
在对阳明“龙场悟道”的具体讲解中,徐教授对“悟”的思想意涵和文化特色作了精微分析,指出这一概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体现出东方文化中独特的宗教性与神秘性。就阳明自身而言,徐教授则指出,“悟”这种特定的方式,显示心学个体性、私人性的思想特点。比较来说,如何在阳明心学中揭示、升华其理论思想上的公共性、一般性,则不能不构成其在“传习”过程中的挑战,也是阳明心学发展创新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徐教授紧扣“主体性哲学”的观点,对阳明心学的价值与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当下时代的启示作了深刻诠释。在具体讲述中,徐教授通过对王阳明与马丁・路德、康德等西方思想家作比较研究,凸显阳明“主体性哲学”的内涵与意义。指出,阳明思想中“心即理”“满街都是圣人”等思想,高扬人在道德实践中的自足性、主宰性,具有肯定人自我价值的启蒙精神。阳明心学及蕴含的思想精神,对于化解现代社会中的心理、心态问题,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提问环节,徐教授就阳明心学与朱子理学的差异、阳明心学在当下时代如何发展等问题,与现场听众作了交流互动。
讲座最后,主持人邓国元对徐教授的讲座内容作了相应总结,指出本场讲座无论是在具体观点、角度立场还是语言风格上都尤为成功,值得认真学习和体会。总体来说,徐教授的讲座对于丰富我们对阳明心学的理解,在“坚守”阳明心学的同时推动阳明心学的“升华”,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邓国元 图:苏婧文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