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85场在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著名伦理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邓安庆主讲,讲座主题为《以“道义实存论”化解全球伦理危机的尝试》。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贵州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郭晓林博士担任本次讲座学术主持。
讲座中,邓安庆教授深入阐述了以“道义实存论”化解全球伦理危机的尝试可能性和学理依据。
邓安庆教授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蕴含的巨大商机让资本对占有和推动技术的商业化趋之若鹜,使得科技和资本裹挟下的现代社会出现了各种纷争和危机。其中,最让人担忧的就是伦理危机,比如克隆人、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发展越来越明显地要对人类生活有更深的涉入。所以,人类的尊严、权利等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规范伦理学似乎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某种伦理原则(也可以叫作道义原则),但是这些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境遇和使命。
所有的伦理原则或者说道义原则,都活在习俗之中。这些习俗道德有其特殊性,而发掘其普遍性,才是伦理学研究的任务。所以,道义不是从天道、理念等抽象的东西演化而来,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世界及其生活关系中。所以,在资本和科技合谋驱动世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各种伦理争端和危机的加深,伦理学研究的使命必须要从具体的伦理理论中对道义原则的规范性根据的论证,转向为现代社会伦理纷争寻求行为合法性和道德性,即证明伦理原则是行为的普遍性规范根据,以此来重新赋予世界新秩序。
为了说明这种寻找必须基于现实生活才能避免各种理论流派、各种文明形态之间各自道义原则的冲突,邓安庆教授比较了中国儒家和法家思想、古希腊民主思想、基督教的教义等不同思想在伦理实践中的冲突,阐明了这种冲突不是道义原则本身的冲突,而是具体的伦理境遇对道义原则普遍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邓教授提出道义实存论,即从道义原则所面临的具体生活实践来论证其合理性和普遍性,通过立法与德性两种规范性的实存来保证社会秩序的有序化。这种意义上,才可能与传统的伦理思想进行有效沟通,赋予道义原则实存性的实践意义。
邓安庆教授以西方德性论、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等规范伦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例,并与中国传统儒家、法家、墨家思想相比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道义实存论在解决全球伦理危机中的方法论意义。邓安庆教授还就现场观众感兴趣的黑格尔绝对精神、维特根斯坦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两个结合如何在道义实存论上得以体现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解答。
主持人郭晓林博士对讲座进行了简短的总结,认为邓安庆教授在中西伦理理论的比较中阐发了道义实存论的方法论意义,对我们理解现代道德生活、解决伦理分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表达了对邓老师和现场观众的感谢。讲座结束后,现场的听众还就相关问题与邓安庆教授进行了交流讨论。
主讲人邓安庆,哲学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伦理学术》丛刊主编,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黑格尔全集》(人民出版社)常务副主编,复旦大学全球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研研究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研究中心西方道德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出版学术专著和西方哲学经典译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代表作有《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10卷本之导论卷:《道义实存论伦理学》(2022年商务印书馆)、《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10卷本之古希腊罗马卷《古典实践哲学与德性伦理谱系》(2023年商务印书馆、《启蒙伦理与现代社会的公序良俗—德国古典哲学的道德事业之重审》(2013年人民出版社);代表译著有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注释导读本)、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施莱尔马赫《论宗教》等。
主持人郭晓林,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伦理学专业负责人。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访问学者。现任贵州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经理)、贵州省“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副主任,贵州大学-孔学堂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理事。
文:郭晓林 图:韩淑娟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