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荫堂汇存》

作者简介
周际华又名际岐,自石藩,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其家就在今天的贵阳市花溪公园附近。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卒于道光二十六年。其父周奎,儿时家中穷困,便自小苦读。嘉庆三年中举,六年成进士,授内阁中书,因需家养,改教职,先后任遵义、都匀府学教授。后因年老疾病,引退回乡。道光二十六年卒于贵筑家中,终年七十三岁。
政事之余,勤于著述
周际华为官四十余载,无论是教职、州县,皆能廉洁奉公、勤政亲民。其德业不可尽述,有建书院、兴义学、延名师以振文教,慎刑讼、缉盗匪以安百姓,教种植、劝纺织以济民生,筑路桥、疏航道以利交通,禁赌博、禁鸦片、禁妇女涂闹以正风俗,改河道、筑河堤以利灌溉,复古迹、建祠馆以敬先哲,修县志以存文献。获上官“该员留心民事,官声素好”的评价,同时也获得当地百姓“扶持世教”的赞誉。
周际华政事之余,勤于著述,有《省心录》《从政录》《感深知己录》《尺牍》《家言》《一瞬录》《诗钞》《文钞》《学庸指掌》等数种,先后刻于辉县、兴化。周际华逝世十二年后的咸丰八年,其子周灏任正定知县,将前八种汇刻,名曰《家荫堂汇存》。其中《从政录》二册、其余各一册。

《省心录》不分卷,乃“平昔所闻于庭训,与夫身所自历者汇存之,以为朝夕省心之助”,记录了父子两代的人生总结和感悟,包含修身、治学,待人接物等内容。既以自省其心,又以训诫子孙。其中记载了不少周际华对道德修养的所思所想:
“谦谨,美德也。放肆固不可为,然拘迂太甚,亦足取厌。士君子处世,行乎礼之所必严,酌乎情之所可乐,敬而不失之拘,安而不失之纵,所谓‘礼之用,和为贵’也。若一味拘迂,未免恭而无礼矣,于人不便,于己亦属过苦。”
“读书之法,急不得,歇不得。人自五六岁或七八岁便令认字,一直读到七八十岁,仍是读他不了,就令着急,亦是徒劳。然因其不能急而遂缓之,或作或辍,如惰农然,夫何怪其罔有黍稷也。”
既收公文政要,也录生平见闻
《家荫堂汇存》收录的内容包含了周际华在各个领域中的感悟和表达。其中《从政录》共分共城、莘原、海陵、广陵四部分。共城、莘原,海陵、广陵分别是河南辉县、陕州,江苏兴化、江都的古称,《共城从政录》《莘原从政录》《海陵从政录》《广陵从政录》是周际华在此四州县任行政长官时的档案汇编,包括公文、记、辩、引、启等,从中可见其行政内容和方式、方法及效率,是当时当地经济社会状况的实录,极具史料价值。
《感深知己录》不分卷,记录其父与本身所得于他人关心帮助之感人事迹,此类帮助跨越贵贱、贫富、长幼甚至成败之鸿沟,突显人间之真善美。《一瞬录》不分卷,是其生平见闻的琐记,记录其家世、故园、风土物产、逸闻趣事、亲朋故旧、古迹名胜、山川地理、刑名案狱等,内容丰富,趣味横生,是一部价值独特的笔记体自叙。

除此之外,《尺牍》是为其致上官、同僚或朋友之信件,通信内容多为“讲学、论治、立品、修身之要”,可感受其善择友、重友谊,对人诚挚之德性。《家言》不分卷,为其致兄弟及子侄之信件,对之训诚极严,谈到“不重科甲而重性情”,讲述为官之正道,及教导子孙警惕官场奢靡之风和富家郎习气,等等。
《诗钞》不分卷,收古近体诗一百一十四题,计一百七十八首。自题卷首云:“诗必穷而后工,而予本极穷,诗不能工,间有所作,如无弦琴、无腔笛,自纪阅历,不复计工拙也。”虽是自谦,亦是自道,其诗风格自然朴实,真切感人,无雕琢之气,自有可传者。《文钞》不分卷,为八股文之辑。帖括辞章,代圣贤立言,有严格的形式规定。

来源:贵州文库 2023-08-25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