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晓卫
(律赋。以“苾园月辉顽强守道”为韵,八章,每章八句。)
玉蕴黔中,山浮芳苾。慈母抚幼孤,季椒[1]传笃实。亮清[2]导精进之途,学政[3]欣非常之笔。遂乃腾跃顺天,昂扬宫室。
辞兹翰院,著意学园。滇省有捐输广额之请,庐陵[4]传玉尺[5]衡才之魂。主考楚庭[6],得未冠之杰[7];裁量锦里[8],延平远[9]之恩。
书案来风,芸窗上月。花甲神清,才思骏发。感黉序之沉沦,求芝兰之鬱勃。条推广之文,上丹衷之笏。
诸贤翘首,玉镜摇辉。朝廷议覆,蓟北扬旂。家鼐[10]再奏,苾园持颐[11]。两载收京庠之效,一时动郡省之闱。
戊戌新潮涌动,宫墙旧类愚顽。条陈变法当务,缕析求贤所关。忧南海[12]之冒进,荐诗人[13]以旋还。升礼部之长,领清流之班。
齿唇岂护,帝后谁强?光绪洒瀛台之泪,众贤[14]归聚鬼之乡。爰离旧署,远谪新疆。天宁寺[15]别依依之友,张掖[16]风吹落落之裳。
赦旨忽来,孤心何守?年逾古稀,眼装宇宙。回乡梓办学堂,盼青衿脱机彀。普通学说骋光,隐约鸡声穿牖。
雨侵老松,霜满黔道。禹域起星陨之悲,康梁来魄惊之吊。群士有复官之呈,后人生瞻岱之眺。赋写兮诗吟,文追兮足蹈。
王晓卫 癸卯孟秋于绎史属文斋
李端棻
1833年—1907年,字苾园,贵州省贵阳市人,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代教育开创者。

1896年,上奏清廷《请推广学校折》,奏请实行教育制度改革。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是为今北京大学前身。1901年返乡,继续倡导新学改制。同年,清廷实施“新政”,下诏兴办学堂。要求除京师已设的大学堂外,令各省所有书院于各省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并令各省选派学生出洋留学。1902年,与地方绅士一道创办贵阳师范学堂,并应贵州巡抚邓华熙聘请主持贵州经世学堂。1902年,巡抚邓华熙奏请清廷批准,“贵山书院”改制为“贵州大学堂”,是为今贵州大学前身。



作者简介
王晓卫,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任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社会兼职有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原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赋学会理事等。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