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90场——“阳明文化”专题第62场在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张学智教授,讲座主题为“王阳明的实践智慧”。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邓国元担任本次讲座学术主持人。
讲座中,张学智教授以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和豪雄式人格作为切入点,对王阳明的核心学说“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内容进行详尽论述与阐发,以实践智慧的视角对王阳明的哲学进行解读。
在第一部分,张学智教授首先从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和豪雄式人格出发,着重从王阳明一辈子的事功讲他的学术思想的变化,反过来他的学术思想又促进他的建功立业,并集中剖析了王阳明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人格的成因。张学智教授从立功开始讲起,旁征博引,介绍了王阳明为朝廷立下的四次次赫赫战功,指出其这些立功方面就是王阳明实践智慧的活生生的展现。而这些实践当中的智慧亦是其哲学思想的展现,他的哲学思想在实践当中逐渐创立、扩大和完善,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在立言方面,张学智教授认为《传习录》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义理通透。阳明心学是在对朱子学的基础上再往前推进一步,使理变成对心的活生生的应用,变成对人人有用的智慧。二是文词灵动。王阳明在讲学的过程经常用禅宗老和尚说法的方式来讲心学,读起来非常启迪哲思。王阳明从小就立下了读书做圣贤的远大志向,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救济苍生,并在词章,骑射,兵法、佛老等方面进行探索,其知识积累为他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其中,道教和禅宗对王阳明的影响很深。张学智教授认为,王阳明是在用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
其次,张学智教授重点讲述了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故事。在早年两次格物失败的基础上,王阳明认为精神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悟到了格物的宗旨,确立了心学。张学智教授对王阳明的“四句理”和“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作了深入解读。指出,“意之所在便是物”是王阳明与朱子不同之处。朱子所讲的“物”是主体之外的客体,而王阳明所讲的“物”是脑子里想到的一件事,与人的精神有密切的关联。他对心物关系的理解不在这个“物”在不在,而在于“心”与“物”有什么样的关联,心物是不可分割的。张学智教授认为,中国人是天生的唯物主义者,但是中国的学问又非常讲究顿悟、体验与、精神的指导,有很强的的心学的意味。在尊德性和道问学的问题上,朱熹认为两者并行。王阳明则认为,道问学和尊德性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尊德性是道问学的实现,道问学要达到尊德性的目标。两者是手段和目标的关系。王阳明对于德性的强调、张扬,源自他强烈的救世情怀,针对的是当时的辞章之学、功利思想、佛老思想。
谈及第二部分王阳明的核心学说“致良知”,张学智教授首先分析了孟子的“良知”和《大学》的“致知”,阐明了“致良知”思想的来源和“良知”的定义。紧接着,张学智教授分析了王阳明关于“良知”的论述,人的良知就是天理的昭明灵觉处。张教授认为,朱熹的学问是横摄的学问,而王阳明的学问是纵贯的学问,将天理与人心联结起来。良知知善知恶,人之所痛苦,就是因为有良知。张学智教授提到,王阳明曾讲“我此良知之学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更说明了良知之来之不易。王阳明的这套学问给了人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突破权威的力量,打破了已成的道理格式。然后,张学智教授更深入地阐释了“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六字,易之象是初画,易之变是值其画,易之占是用其辞”,“神变妙应而不流于荡,渊澄静寂而不堕于空”等阳明之论述。同时,张学智教授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王阳明“致良知”的两个方向以及“知识与道德”的相关论述,提出了“大良知”的概念。良知不仅仅是从孟子得来,而是在百死千难中对精神内涵的调动,包含了人的思考(理智)、情感、意志、直觉。王阳明的一生就是对人的精神本体的各种要素的整合,以更好的面对我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王阳明非常强调统领性的道德的作用,以道德为统领,以知识为辅翼。张学智教授认为,王阳明的工夫就是一套“擦镜子”的工夫。
第三个方面是王阳明学说的特点,即知行合一。张学智教授指出,中国哲学强调三个合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主要合在三个方面:“合在气上”“合在理上”“合在环境上”。对于知行问题的理解,往往莫衷一是,在王阳明这里,一切都是合一的。王阳明的特点就是“无之不一”,即知行合一,心理合一,内外合一,形而上与形而下合一,功夫与本体合一,分析与综合合一。张学智教授总结说,王阳明这套学说与朱熹不同,是实践中的活的智慧,是“良知即体即用”“即中即权”,需要结合具体的境况加以灵活运用。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针对听众朋友们良知与良心、性善学的关系,心外无物若从本体存在上如何理解、马列主义与心学的关系、阳明工夫与本体中“功”和“工”有什么区别和特殊指向,如何理解“即中即权”等问题的困惑,张学智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让现场的观众受益颇深。
讲座最后,主持人邓国元教授对张学智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概述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邓国元教授表示,张学智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特别强调了阳明从事功的角度来呈现阳明思想的实践精神。第二部分与朱子进行比较,强调阳明是一个纵贯的系统,而朱子是一个横摄的系统。阳明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自尊、自信、自强的启迪,并提出了“大良知”的创见。第三部分,特别强调了王阳明是“无之不一”,“一”是一个重点。而后,张学智老师讲到,阳明思想是实践中的活智慧,为今天的讲座做了画龙点睛的结尾。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张学智,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现代哲学。著作有《明代哲学史》《中国儒学史·明代卷》《心学论集》《贺麟思想研究》《中国哲学概论》等。
主持人邓国元,贵州思南人,哲学博士,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贵州大学学术学科带头人,中国哲学学科硕士点负责人,主要研究方面为宋明理学、阳明学,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七项。
文:邓国元 图:张勋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