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百年,跟着“明朝一哥”秋游贵州有多精彩?

发布时间: 2023-09-22 浏览次数: 10


    “霜风清木叶,秋意生萧疏……行乐信宇宙,富贵非吾图。王阳明在秋日的贵州写下这首《游来仙洞早发道中》。不禁让人好奇是何情景下,让他说出这句在当下看来有些凡尔赛的话。

    为了一探究竟,920-926日,地道风物团队联袂多位阳明专家学者和大V共同开展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跟着明朝大儒、心学开创者、企业家最崇拜的历史名人王阳明,秋游贵州阳明·问道十二境。

阳明·问道十二境示意图

制图/刘耘硕

    穿青龙洞、过祝圣桥、夜游㵲阳河、看各种文化涌现在眼前……我们来贵州的第一天就在镇远流连忘返。

镇远为当年王阳明入黔第一站,风物之旅团队在镇远青龙洞前合影

    接下来几天我们会继续看看这个拥有如此多头衔的先贤到底走了哪些地方?在这些地方留下了什么痕迹?他悟道前后的心境有何不同?而这些地方为什么值得一去?
    此外,这次风物之旅还新增了风物课堂和可感可知的阳明文化分享论坛,聊聊大家心中的王阳明。

风物之旅启动会现场



镇远,王阳明入黔第一站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县(王阳明进入贵州时名为镇远府)是行程的第一站,也是王阳明入黔第一站和离黔的最后一站。
    自古以来,镇远为水陆要冲,是连接中原与西南边陲的军事重镇,是历代政权入主云贵高原的黔东要塞、滇楚锁钥,为兵家必争之地。史书载:欲通云贵,先守镇远

一条㵲阳河将镇远古城像太极般分为两边

    穿城而过的㵲阳河将镇远古城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府城和卫城。如今在㵲阳河南岸还留有卫城垣,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
    明清时期,镇远驻军的大量军需,使无数商人涌入镇远,舟车辐辏,会馆云集。在镇远㵲阳河两岸,最多时曾有20余个码头,分官用、军用、商用和民用。

镇远古城吉祥寺码头 

    可以说走在镇远古城凹凸的石板路上,就能感受镇远深厚的历史,也会了解为什么镇远会成为贵州唯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另一处为遵义)。

夜游㵲阳河

    在王阳明离开贵州时,连夜给龙场门生弟子写下书信——《镇远旅邸书札》,其中一封中多次出现的千万千万!,无不表达了他对于贵州遗留事务的关心备至。
    㵲阳河还流经黄平县,县城保留着九官八庙三庵四堂的明清古建筑。飞云崖黔南第一奇境黔南第一洞天的殊誉。王阳明还在《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中评价贵州地貌为天下之山,萃于云贵

月潭寺的牌坊设计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

    平越驿站(平越为福泉市的古称)也是贵州著名的驿站之一,在这里小憩的王阳明途经平越七盘岭留下了他的赞叹——境多奇绝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洞才能悟道


    要说王阳明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悟道绝对算一个,这事儿就发生在龙场(在今贵阳市修文县)。

玩易窝

    王阳明初至龙场时,在离驿站不远处的一个天然溶洞里住宿生活,诵读《易经》,玩味易学之道,因此给此洞取名玩易窝,并作《玩易窝记》
    居住玩易窝期间,王阳明结合历年遭遇与所学所思,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便是龙场悟道,既是阳明心学的起点,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之后王阳明提出其核心思想之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这座王阳明雕像高15.08米,代表他1508年来到贵州

    所以这个洞究竟长什么样?据说还是个两室一厅?那王阳明到底是在哪个洞里悟道的呢?也许等我们真正进入洞中,才能共情地感受到彼时王阳明究竟是处于何种绝境,而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说不定来这里坐坐,对治疗你的精神内耗有点帮助。

玩易窝内景可见当年生活环境的艰苦 

    后来,当地少数民族帮助王阳明搭建了几个小屋,他从洞中搬出,并引用孔子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给他居住的小屋子取名为何陋轩

此为重建的何陋轩,四壁嵌有清代碑刻16

    如今,阳明洞里有许多大小不等、字体不同的摩崖石刻,洞口有明代贵州宣慰使安国亨题刻阳明先生遗爱处;右侧有明代罗汝芳题刻阳明别洞;左侧有清庞霖题刻奇境等,这都是阳明粉丝来这里刻下的弹幕

阳明洞洞口宽敞


这里写的文章为什么能入选《古文观止》


    王阳明共有三篇文章入选《古文观止》,其中有两篇都是在贵州完成,分别是《象祠记》《瘗旅文》,一篇说理分析,一篇叙事抒情。

天生桥——“云际天桥隐白虹”

    王阳明在龙场期间,当然也会四处溜达,溜达到天生桥留首《过天生桥》,也会在奢香夫人所开龙场驿至六广驿的古驿道走走。在古驿道上他遇到从京城来的吏目一家途经贵州到别地上任,可没想到接下来几天却听到他们一家陆续客死离驿道不远的坡下,本就都是从京城来的人,更是触景生情,写下《瘗旅文》凭吊死者。

三人坟

    坐落在黔西市灵博山的象祠是中国现存唯一的象祠。当年的贵州宣慰使安贵荣修葺象祠,并请王阳明为之作记。
    象不是大象的意思,而是一个人名,是虞舜的同父异母弟。象曾多次设计陷害舜,后在舜的感化下,象终于改过自新。就是基于这样的故事,就有了《象祠记》中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千古名句。

象祠

    立于六广河之上的六广河大桥是连接修文和黔西的通道,但500多年前可没有这座桥,王阳明曾经在六广河留下七言律诗《陆广晓发》


去这些地方,通晓半部贵阳文教史

    《贵州通志》记载,黔中之有书院始于龙冈,龙冈之有书院始于阳明。龙冈书院是王阳明亲手创建的第一个书院。

许多年轻人也开始学习传统文化

    此后,王阳明受邀至贵阳讲学。学界普遍认为,王阳明在文明书院讲学期间,与席书论学,始论知行合一。如今贵阳文明书院遗址位于南明区市府路。
    贵阳也是王阳明身心休憩的地方,他在南庵、南霁云祠、来仙洞等地与友人唠嗑吟诗。其中在南霁云祠,王阳明曾作七言律诗《南霁云祠》纪念忠烈。后来,在贵阳南霁云祠旧址上还诞生了达德学校

达德学校礼堂

    达德学校取名源自《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是贵州第一个研究自然科学的团体算学馆所在地,贵州第一批创建的新式私立小学、第一个门类齐全的学校。革命先烈王若飞曾在此求学任教。

达德学校坐落在贵阳市中心

    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慕名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贵州逐渐出现了黔中王门,在王阳明离开贵州后,黔中王门以贵阳为核心,论学授业,出现多个王学重镇。王阳明来到贵州时,贵州不过五所书院,王阳明离开贵州后,有明一代,贵州书院已有四十余所,泽被全省。
    清嘉庆十九年,这里的人们贴心地在贵阳市区内建了一个阳明祠,免去仰慕者前往修文县拜阳明的舟车劳顿。而后也多次翻修,让它焕发新颜。

阳明祠

    此次风物之旅为首次系统寻访贵州阳明·问道十二境,我们会根据不同游玩时长,推出合适的出行路线,带大家更立体地了解这位真三不朽圣贤在贵州的故事。

此次风物之旅的行程路线


请关注微博@地道风物

今日头条@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我们一起共赴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

解锁秋日贵州的新姿势。



 | 乌堆堆

编辑 | 饭火花

图片编辑 | 吴学文

地图编辑 | 刘耘硕

封图 | 吴学文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地道风物”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 经授权转载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