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六夜,我们在贵州跟着王阳明治好了“精神内耗”!

发布时间: 2023-09-28 浏览次数: 10



带着“阳明·问道十二境”明信片

打卡贵州人文山水


    他,本是前途无量的状元之子、进士及第以及新锐官员,却因为得罪权宦刘瑾,被贬谪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龙场镇,下同),成为了一个前途无亮的 “龙场邮政局长兼招待所长兼高速公路收费站站长(龙场驿丞)。不但如此,当他好不容易到了龙场驿,却发现驿站早已废弃,与少数民族语言不通,衣食都需要亲自筹措……现实中的众多困境,让他的心灵面临空前的精神内耗挑战。

    当你拿到这样的人生剧本,该如何继续?


“龙场悟道”,正是王阳明人生剧本转折的关键。

图为风物之旅团队在“龙场悟道”之地修文玩易窝合影。


    王阳明会告诉你,这,正是他治疗精神内耗的绝佳契机:在贵州两年(1508-1509),他感怀山水,交游各民族,写诗百余首,有两篇文章入选《古文观止》;在龙场成功悟道,将讲堂开到了贵阳,开创了影响中国与东亚儒家世界五百余年的阳明心学。走出贵州后,他更是屡建奇功,门人弟子遍布天下,成为了继孔、孟、朱后的又一个儒家圣贤人物。

    “阳明·问道十二境,就是根据这位大儒在贵州的主要经历和事迹,所整理出的一条经典游学线路。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和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共同组织了2023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在这个秋天,带你探访阳明·问道十二境,了解为什么贵州能治好王阳明的精神内耗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结合实地探访

首次发布贵州阳明·问道十二境人文景观影像


    在这趟跨越了黔东南州、黔南州、毕节市、贵阳市的路途上,我们可以看到山地大省贵州的自然人文底蕴;了解王阳明如何从龙场悟道贵阳传道,将心学发扬光大;也可以在王阳明的贵州事迹里,感知到为什么阳明心学,其实是关乎每一个人唤醒良知、发用良知的学问。



一个省和一个人,是怎么互相成就的?

    明正德四年(1509)年底,王阳明离黔赴赣,前往江西就任庐陵知县。在除夕前,他一路行至镇远古城,连夜写下书信《镇远旅邸书札》,记录了对龙场旧友门人的不舍。此时他的心境,已与两年前入黔时全然不同。彼时,王阳明深陷于自己人生的最低谷,此时的王阳明,已然四十不惑,正待大展拳脚,走向人生传奇。


风物之旅启动会

在王阳明入黔第一站镇远举行

 

    这种转折是怎么发生的?纵观王阳明在贵州的 “打卡地,正散布在明代贵州最为重要的两条交通线路湘黔大道““龙场九驿和核心城市贵阳。在这两线一点上,我们就会看到,王阳明的心路历程如何转变,又在此过程中如何与贵州山水、人文产生互动,积淀诸多文化。


左,出行嘉宾探访福泉古城;右,出行嘉宾探访黄平飞云崖。


    湘黔大道,连接古代贵州和中原最重要的通道,王阳明正是沿着这条路,经镇远府(今镇远县)、在兴隆卫(今黄平县)游赏黔南第一洞天、过平越卫(今福泉市)攀登七盘岭,历经重重艰险,到达龙场驿。一路上,他写下众多反映精神内耗状态的诗文,但也为贵州的山水底蕴而赞叹此境奇绝


出行嘉宾探访福泉山。


    龙场九驿,是连接黔中与黔西北的一条交通要道,向北可达四川,向西可达云南。身为龙场驿丞的王阳明正是沿着第一站龙场驿,走过天生桥、蜈蚣坡古道、六广河渡口等自然人文名胜,写下诸多名篇。这其中,尤其以在九驿之一黔西驿(又名奢香驿)附近的灵博山写就的名篇《象祠记》,见证了他与少数民族的友谊,以及黔中与黔西北的文化沟通、交融。


左:出行嘉宾探访文明书院遗址;右:出行嘉宾探访达德学校。


    省城贵阳,则是王阳明贵州两年的生活核心区之一。正是在贵阳修文龙场,他踏出了治疗精神内耗的关键一步龙场悟道,此后在黔中大地传播阳明心学,开拓贵州文教。 

 

古代贵州最重要的通道

也是王阳明的问心之路

    湘黔大道,是明初朱元璋派数十万大军远征云南时入黔的主要通道,因此,这条路上一处处军屯卫所连缀不绝。王阳明由此从湖南进入贵州,在沿途的军屯卫所,他感怀贵州山水,留下众多反映心境的诗篇。

湘黔大道上,有诸多军屯卫所。制图/刘耘硕


    譬如,在王阳明入黔第二站兴隆卫(今黄平),王阳明就写下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题兴隆卫书壁》),可见他对贵州艰险遥远的感慨。同样在这里,他游赏黔南第一洞天飞云崖月谭寺,又发出了天下之山,萃于云贵的感叹。


飞云崖月潭寺古建筑群,为黔南人文胜地。图为月潭寺牌坊。

 

    一面沉郁思乡,一面放旷山水,正是王阳明到达龙场之前的复杂心态。

    除了铭记了王阳明诗文与贵州山水的呼应外,这条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融之路。譬如,在王阳明入黔的第一站和出黔的最后一站镇远古城,就能看到沿途贵州军屯卫所的历史文化变迁,乃至阳明心学传播的缩影。 

    在镇远古城,我们夜游㵲阳河,遥想这座滇楚锁钥,黔东门户当年商贸熙攘,迎送国际使节的风采,又仿若感受到离黔时的王阳明在这里连夜写下《镇远旅邸书札》时,对贵州门人弟子的依依不舍之情。


㵲阳河畔的镇远古城夜景。


    镇远最为独特的风景,莫过于河畔大小不一,用途各异的码头,以及码头之后连缀的道路街巷。这些街巷看似狭窄,其实里面藏龙卧虎,有来自中原、江南、齐鲁、闽粤各处的望族民居,特别是有福建商人远道而来,修起了一座天后宫(福建会馆)。

    这种地域文化交织的特色,便是基于㵲阳河独特的区位优势,这条源于苗岭腹地,流经镇远,入湘西沅江,过洞庭,进长江的河流,是贯通贵州与中原的重要通道,曾经迎来送往明代进入贵州的军屯将士、清代五方杂会的各色风物,乃至骑象入朝的缅甸使节,记录诸多精彩故事。


文化底蕴丰厚的镇远古城。


    若从空中俯瞰镇远,“s”形的㵲阳河将镇远府城和卫城一分为二,数十座码头次第排开,由码头又延伸出巷道万千,正是有如此水陆联动,商贸通达的城市布局,才会有儒释道三家合一,各地商人地方信仰汇聚的贵州古建筑群精华——镇远青龙洞。


 镇远青龙洞建筑群。


    水路,不只有人事物象的流动,更是文化血脉的交织。若我们去追溯阳明心学在中国传播的路径,可以看到,阳明心学正是沿着长江、珠江水系,以及大运河一线,在江河两岸的重镇城市逐步聚焦,生发,风靡江南、中原、华南等诸多风格迥异的文化圈,形成了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明史》)的盛况,又从宁波等出海口与东海交汇,传播至日本、韩国。这种水路对阳明文化的传播影响,其实在王阳明与镇远结下不解之缘时,就已开始了。


镇远古城码头。码头是古代镇远重要的物流枢纽。

 

走上龙场九驿,王阳明获得哪些助力?

    王阳明到达的龙场驿,指的是龙场九驿的第一驿。明初,水西彝族领袖奢香夫人为感谢朱元璋平反其冤情,亲自率领部众开拓了这条从贵阳直抵毕节的国道。可以说,这条路是明代通过黔西北连接云贵川最便捷的大动脉,是三省文化沟通、融合的历史见证。

龙场九驿示意图。制图/刘耘硕


    正是在这条路上,王阳明走过云际天桥隐白虹的天生桥地理奇观,在六广河上坐船,为初日曈曈似晓霞的日出风光而赞叹,也因目睹自京城远道而来吏目一家客死异乡之事,触景生情,写出饱含悲悯的千古名文《瘗旅文》。


王阳明及其仆人为死去的“吏目“一家

修三人坟,并写《瘗旅文》凭吊死者。


    少数民族同胞的助力,更是王阳明走出内耗的动力。

    当时龙场为水西土司辖地,王阳明初来乍到龙场,衣食无着时,水西土司首领安贵荣送来仆人、金银、粮食、鸡鸭等宝贵支援。王阳明并未收纳仆人与金银,只留下了食物,但他还是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表示感谢。此后,安贵荣视王阳明为师长挚友,凡遇大事都主动求教于王阳明。王阳明也因此能够劝诫他听从朝廷命令,担负守土安民之责。


黔西象祠,王阳明在此受安贵荣邀请写下《象祠记》。


    正德四年(1509),水东土司宋然麾下头目兴兵作乱。贵州省府命安贵荣出兵平乱,安贵荣却拥兵观望,态度敷衍。王阳明便在《与安宣慰》第三书里,晓以大义,示之利害,力劝安贵荣迅速出兵平乱。安贵荣听从其言,再次出兵平息了叛乱,保护了贵阳及周边地区的安宁,此事史称尺牍止乱,正可谓,一封书信,胜抵十万雄兵!


在象祠,风物之旅团队举办了“风物课堂”分享活动。


    王阳明还应安贵荣邀请写了《象祠记》。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里记载了象的传说。象是舜帝的同父异母弟弟,年轻时作恶多端,后来弃恶从善,乃至于受到后人建祠供奉,遂成象祠。在毕节黔西,就有如今中国唯一的古象祠遗址。王阳明正是据此事件,层层论理,提出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的观点。这篇文章被选入《古文观止》,成为千古名文。


在象祠开展的“风物课堂”上,

出行嘉宾@高庆一(左)、张明(中)、@蘸盐(右)

为学子解读王阳明。


    在黔西古象祠,我们为当地学生开展风物课堂活动。在年轻学子背诵《象祠记》的朗朗书声里,仿佛能够看到当时王阳明应水西土司领袖贵州宣慰使安贵荣邀请,来到黔西为重修古象祠一事,挥笔写文。


在黔西象祠,

当地学子为风物之旅团队背诵《象祠记》。

 

    两条道路的交汇处省城贵阳,则是王阳明在贵州的主要活动地,也记录了王阳明最核心的人生转折——龙场悟道,与之后的境遇变迁。



龙场悟道黔中王门,王阳明如何在贵阳触底反弹


    在贵阳修文的龙场悟道,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当我们亲身探访了王阳明悟道之地——玩易窝,看到这处一室一厅天然溶洞的曲折幽深,仿若感受到了一代大儒当年所写的那句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


玩易窝为一处王阳明曾居住过的天然溶洞。


    据《阳明先生年谱》《玩易窝记》等记载,王阳明当年正是在这里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并大声跃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成就了龙场悟道这一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转折性事件。

    王阳明到龙场时,处境有多艰难?从王阳明《居夷集》的诗文看,他不但无房无车、缺衣少食,自己和仆人还先后生病。可以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精神内耗了。而是直接关乎他的生死存亡。


出行嘉宾探访玩易窝。


    面对如此人生困局怎么办?王阳明见招拆招。没有房屋,王阳明先搭草庵,后住岩洞,缺乏粮食,王阳明便学习周边民众,自己耕种,还写起了山水田园诗……在离开贵州多年以后,王阳明依然感慨迄今思之,最是动心忍性砥砺切磋之地 ,但也正是种种艰难,磨砺了王阳明的心志。

    在玩易窝悟道后,王阳明如获新生。也正在此时,他受当地居民帮助,搬迁到了小孤山三里之外龙冈山山腰的东洞,王阳明将这里改名为阳明小洞天,如今,这里已是一处阳明心学的圣地,洞壁上留下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王学门人五百年来的弹幕(摩崖石刻)。


阳明洞上有许多摩崖石刻。


    热情的黔中乡民,还帮助王阳明在山顶之上修建了几座木屋。王阳明为它们取了 “何陋轩”“君子亭等名,颇见其要仿效先贤孔子君子之居,何陋之有的心志。正是在龙冈山,王阳明以龙冈书院为名,向周边少数民族民众传授学问。当时还有湖南蒋信、冀元亨;云南朱克明、朱克相兄弟等人,都千里慕名而来,也拜学于王阳明门下。


王阳明龙冈讲学地如今成为阳明文化园。


    《贵州通志》记载,黔中之有书院始于龙冈,龙冈之有书院始于阳明,随着王阳明声名渐盛,前后两任贵州提学副使毛科、席书先后邀请王阳明到贵阳讲学。在贵阳,我们漫步在闹市间当年文明书院的遗址,仿佛看到了正德四年(1509)秋天,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亲自率领从全省各地招收的两百多贵州精英学子,躬身向受邀而来的王阳明行弟子礼。


出行嘉宾探访文明书院旧址。


    席书是主管教育的贵州高级官员,正是因为其成功邀请王阳明,才让阳明心学传播受到官方认可与支持,阳明心学,自此从龙冈书院的民间传播,走向当时文明书院的官方传播。


王阳明及其弟子对贵州文教影响重大。制图/刘耘硕


    正是在文明书院讲学期间,王阳明与席书论学,探索出了阳明心学广为人知的理念——知行合一。与此同时,王阳明也培育出了众多弟子,最著名的弟子有陈文学、汤冔、叶悟,他们被称为黔中王门。王阳明来到贵州时,贵州不过五所书院,王阳明离开贵州后,黔中王门弟子不断开拓贵州文教,有明一代,贵州书院已有四十余所,泽被全省。贵州文教逐渐勃然而兴,从文化的边缘后发赶上,明清以降,以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的济济人才,在西南大放光彩。

    清嘉庆十九年(1814),人们为纪念王阳明,在贵阳城东扶风山麓修建了阳明祠。阳明祠畔,则是另一位东汉时期开拓贵州文教的先驱——尹珍的祠堂。在这座贵阳的文化名山,王阳明与尹珍两位一前一后开拓文教的先贤,跨越时光并肩而立,守望着贵州数千年来的文教源流。


阳明祠内的王阳明塑像。摄影/陈伟红


    贵阳,不只是王阳明学说的生发之地,同样也是王阳明身心的休憩之所。从贵阳城外东山附近的来仙洞、到贵阳的南霁云祠(今达德学校旧址)、南庵(翠微园)……王阳明打卡当年贵阳的一处处人文名胜,交友唱和,留下诗篇。长夏全无暑气侵的舒适环境、枫叶秋连万树霞的美景,在一点点舒缓他被贬谪时的晦暗心绪,让他写出但逢佳境须行乐这样的旷达心声。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兼荣誉院长张新民

在贵阳达德学校解读阳明文化底蕴。


    而王阳明曾经踏足过的这些地点,随着历史变迁,也纷纷生发出新的意蕴——翠微园畔,先是有王门第二代弟子马廷锡建栖云亭讲学,后来又建起了贵州的人文地标甲秀楼;王阳明祭祀忠烈的南霁云祠,后来多次翻修。近代时期,这里诞生了达德学校。作为贵州近代第一个门类齐全的学校,它见证了古今中西之学在贵阳的交融……

    探访王阳明的贵阳足迹,何尝不是漫步在贵阳的城市文化史里。


甲秀楼与翠微园,是今天贵阳的人文胜地。

 

一个人的悟道,也是每个人的可能


    走出贵州,生发壮大的阳明心学,自诞生以来,就是一门关乎每一个人的学问。

    王阳明晚年在浙江绍兴府重建稽山书院时,听讲者就多达数千人。即便在江西剿匪平叛公务繁忙期间,平时前来求学论道的人,也挤满了王阳明的住所。被顾炎武在《明儒学案》称为舌胜笔的王门第四代弟子罗汝芳,更是一位重量级V”,万历四年(1576)他在云南腾越的一场讲会,就遍塞场中不下四五万众



 《先生训士四条》木刻版,现存于阳明祠。摄影/陈伟红


    王阳明之前,儒家是只囿于精英士子的学问,王阳明之后,儒学才真正走入普罗大众,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高度。与此同时,阳明心学也对精英士子产生极大影响。纵览龙场悟道后五百余年,阳明心学的拥簇,既有徐阶、张居正这样力挽狂澜的朝堂重臣,也有黄宗羲这样的学术大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近代风云里,阳明心学更是与西方思潮碰撞、交织,涌现新的活力。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就深受阳明心学影响,在学校里不断演说自己在知行合一基础上生发出的先行后知理念,以致许多调皮的学生称他为行知吾师,他便直接改了自己的名字。

    正是如此自上而下的大众影响力,才让阳明心学如同一阵新风,吹醒了明代僵化的官学文化系统,启蒙明末清初的思想大潮。心学的诞生,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与此同时,阳明心学通江越海,东传日韩,进而广泛影响亚洲与世界,其发端地贵州,也成为心学圣地


阳明祠里的日本阳明学者诗文碑刻。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几位日本来客,探访修文阳明洞,书阳明小洞天一幅,其中著名日本阳明学者三岛毅还留下名诗一首——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冈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如今,在贵阳的阳明祠,依然保留着诗文碑刻,可见阳明心学对海外的影响。 

    这次日本人的阳明朝圣之行,意外还引领起一波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留学潮流。源起于阳明书院”“贵山书院贵州大学堂就在此时选送有志之士”150人赴日本公费留学,他们学成归国后,大多活跃于中国社会各界,在辛亥革命前后和民国时期纷纷成为风云人物,走出贵州,影响中国。


达德学校见证了清末民初的贵州文教变迁。摄影/陈伟红

 

    其实,对于贵州人而言,积极刚健的知行合一精神底色,在这片土地上从未改变。从明末清初时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的后发雄起,到清末民初时万马如龙出贵州的巍然盛况,从如今万桥飞架的中国故事,到ba”“村超全身全心投入生活的热情……在贵州如何治疗精神内耗?就在每一个人的火热生活之间。


风物之旅团队在福泉山学习太极拳

感受当地生活。

阳明心学如何可感可知?就在知行合一的风物之旅


    清代修建于扶风山麓的阳明祠,是一处纪念王阳明的胜地。在本次风物之旅的最后一天,我们沿着前人的步伐,在这里举办可感可知的阳明文化分享论坛,在活动上,贵州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明、历史人文博主阎京生(@蘸盐)、科普作家陈旻(@花落成蚀)、军事博主张祥锋(@天空菌)、《博物》资深编辑王继涛参与主题论坛,分享此次风物之旅中的所感所想。


在扶风山麓阳明祠举办的

“可感可知阳明文化“论坛。


    这次活动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在结合实地探访后,首次发布的贵州阳明·问道十二境人文景观影像。王阳明行迹上的贵州山地自然之美,人文底蕴,尽在其中。


“阳明·问道十二境”人文影像展览。


    活动现场里,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CEO陈沂欢从人文地理视角出发,以境多奇绝”“龙场悟道”“知行合一三大维度,基于贵州山地、水系、城镇的历史发展与特点,解读王阳明入黔之路上的贵州文化底蕴,以及王阳明对贵州文教、民族团结以及边疆巩固做出的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这次风物之旅,也对阳明文化如何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这一问题作出了回应。知行合一,正是精神内耗的解药,可感可知的阳明文化,就在行程里的每一刻精彩瞬间。


风物之旅团队跟着王阳明“打卡”贵州。


请关注微博@地道风物

今日头条@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我们一起共赴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

解锁秋日贵州的新姿势。

 


 | 岩中果树

图片编辑 | 陈金鱼
地图编辑 | 刘耘硕
设计|九阳、东子

未标注的图片摄影 | 吴学文

头图 | 吴学文

封图 | 吴学文


审稿专家:张明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

贵州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贵州卷》 顾久主编 中华书局

《王阳明全集》 中华书局

《晚明清初思想十论》 王汎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阳明大传》 (日)冈田武彦 重庆出版社

《心学的诞生》 郦波 贵州人民出版社

王阳明思想学说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张新民

贵阳阳明书院源流述略 张明

王阳明与黔中王门的书院讲学运动 张明

《明儒学案》缺载黔中王门考论 张明

论黔学之于心学的伴生意义 郦波 方涛

王阳明视域中的贵州形象研究 刘振宁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地道风物”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 经授权转载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