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中国史学理论的守正与开新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张振珮先生《史通笺注》再版发行座谈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及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会议室举行。会议由贵州大学、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研究中心承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书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出版集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贵州大学副校长吴攀出席会议并致辞。

吴攀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校史学研究发展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表示,贵州大学拥有120余年的办学历史,秉持“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助力贵州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学校历史学专业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在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中涌现了张振珮先生等诸多国内国际学术界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
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历史学专业逐步构建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区域民族学思想文化史、历史文献学、民间文书及乡土文化相结合的特色学科群和研究方向,并积极探索构建了符合自身实际特色的学科体系和研究范式。张振珮先生《史通笺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参考书,2022年中华书局修订再版发行,对推动历史学、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周国林教授发言表示,近年来,传统文化及历史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史学理论的守正与开新是值得每一位史学研究者思考的问题。张振珮先生的《史通笺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探讨《史通》成果最丰富的著作,通过他的著作可以了解中国优秀的史学遗产,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此次座谈会,既是对前辈学者史学成果的总结,也是后人对前辈学者的追怀,更是用前辈学者的治学道路来启示未来的发展之路。

会上,张振珮先生之子、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致谢辞,并向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赠送《赫章古彝文献全集》80册、《天柱文书》22册、《清水江乡民家藏文书考释》第一辑18册等图书,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赠送《史通笺注》《张振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等图书。张振珮先生孙女、上海大学教授张婷婷女士,分别向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及张振珮先生祖籍所在地安徽省滁州市政协赠送书法作品。与会专家学者、硕博士生通过研讨会开幕主旨演讲、研讨会主题发言、分组研讨、大会闭幕总结等环节,围绕中国史学理论、《史通笺注》相关主题展开为期一整天的深入交流探讨。

张振珮(1911-1988),字玄默,人称文正公,晚号守拙斋主人。曾在贵州大学历史系工作,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晚年致力于史学史研究,深感欲撰成熟之中国史学史专著,必先致力于基础研究,乃取唐代史家刘知几《史通》为之笺注。自《史通笺注》初由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并由张新民教授主持校补后由中华书局2022年再版,《史通》精义由此阐发殆尽。学术界将《史通笺注》推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领域之重大建树,誉为权威传世之作,有功于古人甚巨。
文图:溪山融媒中心 学生记者 旷杰 雷昊 实习记者 林妙暄 中国文化书院 办公室
一审:王胜军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