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湛轩自叙年谱》

作者简介
李忠鉴(1849—1914),字镜心,号湛轩,贵州贵阳人。入云贵总督岑毓英幕,随其叔父李端棻督学云南,保荐县丞。光绪元年指分云南候补,旋升同知。后历任永昌府龙陵同知,署文山、蒙自知县,元江知州。二十八年补授成都府水利同知,以病开缺回籍。三十年,创办贵州商务总会,三十三年任总理。卒于贵阳。
记载李氏族人生平履历
《李湛轩自叙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记载了谱主李忠鉴生平行迹,虽为简谱,然家事、宦事皆能勾稽大略,为研究李忠鉴生平和黔中李氏一族之第一手资料。
一方面,《年谱》所涉家事多可补史阙。李氏为黔中名门,祖籍湖南衡州府清泉县(今湖南衡阳),曾祖因“家事中落”,分朝桢、朝杰、朝英、朝显、朝仪五房。自叔祖李朝仪而下,父辈端棻、端棨、端榘先后博得功名,为著名之“一门四进士”,此中尤以功勋卓著之李朝仪、衰世请折之李端棻二人名重士林。

另一方面,《年谱》为忠鉴生平事功提供了直接佐证。忠鉴宦途虽未臻显达,然其自幼受五叔祖李朝仪、叔父李端棻之影响,凡所治之处,详察社情,与民同苦,致力兴教,平靖动乱,多有实绩。《年谱》载:
七月,委署元江直隶州。旧例州牧住兴隆厂避瘴,州吏目驻城经理监狱、仓廒。鉴思一邑之事,责在州牧,己住乐土,而听吏目住瘴乡,公理、人情两有未惬。竟奉母携眷前诣州署,除棘斩荆,亲历城阙,招募书役,清厘街保,民皆乐坿。
李忠鉴在镇雄襄办税务时“念恤民艰”,反对严行征取;在任蒙自知县时,勒令天主教堂退出“串买”的民宅,“微服独往”勘悉审讯霸占他人田土之豪绅;在任元江知州时,一反知州离开州城避瘴的惯例,“除棘斩荆”“招募书役”,携全家住城中州署。其体恤民苦,实为廉吏。不仅如此,举凡任职各地,忠鉴皆大力兴办教育。
记载李氏清朝重臣功绩
《年谱》中记载的历代人物以李朝仪为代表。李朝仪(?—1881),字藻舟。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以知县分发直隶,先后任平谷、三河、大兴知县。咸丰三年(1853)署南路厅同知,次年任东路厅同知。九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进攻大沽,协助僧王击退大沽口英法联军舰船。
从《年谱》来看,同治六年(1867)腊月,李忠鉴因堂兄忠赞之约,“赴直隶励学,俟服阕纳监北闱”,寄居“藻舟五叔祖署”。在署前后两年有余,李朝仪任职广平、大名二府,继又升任永定河道,正是其宦途彰化之际。两年当中,李朝仪命忠鉴先后师从廖晋轩、魏云帆、董辅卿、鸿卿四先生就学,既得切磋之便,又转益多师,学业大进。

此外,李端棻是家族中对李忠鉴影响最大之人。李端棻(1833—1907),字苾园。幼年弃养,与母相依为命,由叔父李朝仪教养成人。咸丰二年(1852),补博士弟子员。同治元年(1862),顺天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擢内阁学士。同、光两朝颇受知遇,历任山西、广东、云南、四川及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顺天乡试、会试总裁,全国会试副总裁,迁刑部侍郎、工部侍郎、仓场总督。
李端棻任一方学政,跋山涉水,足迹遍全省,认真考核各地生员,多方促进文教发展。《清史稿》载:“值回寇乱后,荒服道亘,前使者试未遍,端棻始一一按临,文化渐振。”李端棻出任云南学政四年,而忠鉴于同治十一年便赴滇投李端棻幕中,随侍前后,实为其人生之重要经历。《年谱》载:
随棻叔将东四棚科试考毕,请假回黔应恩科乡试。蒙棻叔算给年修一百金,合随棚所得幕修,共三百馀金。付往来盘费外,约馀二百之数……婚后,计棻叔学任将满,讬友人贷款将所保县丞指分云南,随即起程,腊初缴咨禀到。
综上,《李湛轩自叙年谱》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从中不仅可以详细了解李忠鉴宦途生涯,对清朝重臣李朝仪、李端棻生平行迹之观照亦大有裨益。事实上,黔中李氏一族,虽仕途显达,但因多乏于著述,故相关史料颇鲜获见而多赖旁证。今《李湛轩自叙年谱》之发见、出版,庶几拨云见日,可补文献之阙。

来源:贵州文库 2024-01-21
一审:王胜军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