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在日本的历史, 实质上是“神体儒用”的发展史。“儒用” 相当于工具理性, “神体”相当于日本民族精神中的价值理性。“神体儒用”可以说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构成了适度的张力。这构成了日本特有的精神结构。

《儒学在日本历史上的文化命运》
作者:王健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副标题:“神体儒用”的辨析
出版年:2024-3
装帧:精装
ISBN:9787571115197
作者简介
王健,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明代思想史》(1994年)、《神体儒用的辨析一一儒学在日本历史上的文化命运》(2002年)、《在现实真实与价值真实之间一一朱熹思想研究》(2007年)、《观念与历史的际会:朱熹中庸思想研究》(2016年);译有《日本官僚政治研究》(1990年)、《社会与宗教》(1991年)、《佛法·西与东》(1996年);另有相关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本书稿的作者王健教授在将日本作为分析和研究对象的前提下,重点探索日本儒学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神体儒用”的观点,讨论了儒学在日本传统精神结构中的定位,以及日本本土文化神道信仰的产生为儒学文化掺入日本及日本接收外来文化的心理基础提供了基本的解读平台,并阐述儒学在日本的发展及日本社会历史对儒学的功用性选择,诠释了儒家文化在日本的工具性命运及现代化运动中的普遍使用的价值观。此书再版修订,在结尾处尝试性地提出了“善生”这一理念,认为只有在各民族多元的精神主体之内,诠释出超上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人类“本体”,方可能构建出“心同理同”的命运共同体。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在历史的源头中考量———“神体儒用”的发生学原因
一、瑞穗之厨———日本的历史地理环境
二、断开与居中———绳纹文化与弥生文化
三、世神与天神———日本早期统一国家的形成以及神道信仰的产生
第二章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 ———儒学的第一次功用性命运
一、危机中的选择———从推古改革到律令制度的建立
二、长鲸吸百川———对以儒家为主的中国制度文化的吸纳
第三章 社会政治与精神主脉中的配角———镰仓、室町时代的儒学
一、天皇权威的衰落和武家势力的兴起
二、僧堂禅院中的儒学
第四章 新秩序建构中的肩鼎之任———儒学的第二次功用性命运
一、德川幕府的体制结构及所遇到的合法性挑战
二、政治秩序与道德秩序: 朱子学的思想功用
第五章 “神体儒用”的辨析———对儒学在日本历史上的文化命运的思考 (代总论)
一、对日本儒学精神价值的三种解读
二、儒学的功用价值
三、现世主义与直觉理性
四、禁教、锁国中的功利选择
五、不忘主体: 神道信仰的保有和发展
六、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之间
再版后记
来源:史学批评研究 2024-03-22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