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举办了主题为“这个时代,为什么要读王阳明”的27°黔地标读书分享会,省内外5位学者与阅读爱好者齐聚一堂,以《阳明文库》为引,和读者一起探讨阳明文化传播对当代社会的价值意义。

从“圣人必可学而至”,个人成长实现“高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关乎生存意义、价值的自我实现”的学问;“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的实用“做事方法论”对现代人的启示等维度,学者结合阅读心得、研究成果进行分享,深入解读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和独特魅力。作为学术主持人贵州师范大学阳明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张春香都感觉:“受启发,很震撼!”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和‘圣人必可学而至’是否存在矛盾?”贵州大学在读博士周兰率先举手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阳明讲我心自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向善的,都有成圣的追求或者成圣的可能性”深圳大学国学院、哲学系教授,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景海峰,从生命个体、宇宙、儒家、孟子等方面举例,通过微观和宏观的对比,进行详细解答:“每个时代或者每个生命个体领域的区别,儒家的学说里面肯定是有一些基本价值和标准作为尺度。或者说这个标准也会随着时代变迁发生移动,适应时代新变化新需求,所以这个恰恰是儒家的生命意义所在,历久弥新。”

作为阳明心学诞生地,贵州受阳明文化思想影响深远。来自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处长杨华洋针对“阳明心学在贵州的经世致用有哪些体现”提问。

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贵州省社科联副主席漆思
“我觉得贵州和王阳明、阳明心学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在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贵州省社科联副主席漆思看来,王阳明如果没有来到贵州,在仕途上也可能会取得不俗成绩,但在思想上不一定会有如此大的成就,乃至对中国儒家思想产生巨大影响。而作为阳明心学诞生地,贵州受到其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阳明先生极其思想影响下,贵州办书院大开办学之风,明清两代产生进士、举人不计其数,同时也推动贵州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如张之洞、李端棻等开办近代学堂。当下,我们通过弘扬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的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粮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高质量发展。

如何在教育工作中运用阳明心学,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贵州财经大学教师刘余梅现场提问:“在教育下一代时,如果带着他们学习阳明心学的话,我们要从哪些作品入手?在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会长龚晓康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会长龚晓康认为,读王阳明的作品,最开始读《大学问》,因为《大学问》就是阳明心学的总纲,阳明思想就在这里面开拓完了。我觉得读书的根本就是“读心”,阳明先生讲的这个“心”和我们理解的“心”不一样,他指引是我们本来具有的心性,就是良知。“比如,我的学生也在做《传习录》的读书会,我建议他们就按照《传习录》的顺序读就行了,读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再反过来看阳明讲知行,所谓的心即理,此时我们再集中讨论。”

此外,现场观众还针对阳明心学在生活中的解惑、心即理对现代社会的启蒙意义等提问,现场专家也一一进行了丰厚而生动的解答。

不少读者通过天眼新闻了解到27°黔地标读书分享会的举办而主动报名参与,他们在现场纷纷表示,感谢这样有分量的读书会,现场提问十分踊跃。分享会后,观众贵州大学在读博士周兰表示,“本次分享会请的专家很有专业,现场大家讨论的氛围也很浓烈,收获满满,做了很多笔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姜雨熙 刘立超 图/吴蔚
编辑 刘娟 二审 李劼 三审 周文君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 2024-04-21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