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伟荣教授受邀开讲第15场“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讲座主题为《欧美阳明学发生与发展的脉络与理据》。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任健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人。

李教授首先梳理了1916年前欧美国家对王阳明的简介。他认为,从16世纪到18世纪,英语世界对王阳明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欧洲传教士的汉学著作英译本,主要集中于陈述王阳明的外王事功而对思想义理论之较少。他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作者及其著述予以论证,如西班牙耶稣会士门多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记录了与王阳明相关的历史事件“宁王宸濠之乱”,克里斯托弗·维埃拉《广州葡囚书简》记载了“宸濠伏诛”,若昂·德·巴洛斯《亚洲十卷书》记载了“处置宸濠”,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记录了“宸濠之乱”,法国学者冯秉正《中国通史》记录了“平定宸濠之乱”,法国著名神父、汉学家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收录有关王阳明(Ouang yong ming)的译文10段,其中文录6段,《传习录》2段,外集1段,续编1段,内容涉及语录以及阳明与弟子、地方官员的论学书信。

李教授认为,1741年《中华帝国全志》英译本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在伦敦出版发行,王阳明正式进入英语世界。到19世纪下半叶,阳明文化在英语世界的持续传播,为在美国的传播奠定了知识储备。如密迪乐《中国人及其叛乱》(1856),伟烈亚力(1815-1887)《中国文献纪略》,英国驻华领事倭妥玛在《孔庙从祀指南》,艾约瑟在《教务杂志》等探讨了阳明思想与佛教和基督教的融合发展。1892年,荷兰汉学家高延在英文著作《中国的宗教制度》中讲述王阳明与佛教的故事。1898年,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 在《中国古今姓氏族谱》(A Chinese Biographical Dictionary)中特意提及王阳明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获得从祀孔庙一事,该事件在明代思想史和政治史上的影响可见一斑。1913年,朗巴特的著作《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教育研究》(Pre-Meiji Education in Japan)深入分析阳明思想经由教育领域对日本社会的深刻影响。至此,王阳明在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地位才逐渐为西方学者所知悉。
李教授认为,1916年是阳明学在欧美传播的重要转折期。20世纪初,德裔美国人恒吉(Henke)的英文译著《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的出版成为阳明思想在欧美传播的里程碑事件。恒吉与中国渊源颇深,曾两度来华做了两次关于王阳明这一新儒家唯心主义者的讲座。他在任教金陵大学期间着手翻译王阳明的著作,其发表于《一元论者》的文章论述了王阳明的生平、人的本性、心学、格物和善与恶的学说,这是西方第一次对王阳明的研究。
李教授还提到了一位重要哲学家倪德卫的观点“自王阳明以来中国思想中的‘知’与‘行’的问题”,对阳明学在欧美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现仍为欧美学习中国哲学的教材,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论述王阳明,对阳明学在欧美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

李教授认为西方对王阳明研究的兴趣越来越盛,应归功于张君劢(1886—1969)和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张君劢集中全力宣传王阳明的哲学,其代表作《新儒学思想的发展》一书中论及王阳明和王阳明后学,提供了关于中国和日本对王阳明及其学派的最长、最全面的研究。狄百瑞则提倡综合研究明代思想,特别着重于王阳明学派的发展,他在组织和领导哥伦比亚研究生讨论班及明代思想讨论会上和在撰写论王阳明门徒的文章,扩大了对明代研究的范围,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内容。
此外,杜维明的博士论文《青年王阳明》以人物思想传记的方式和发展的角度去考察王阳明思想形成的早期岁月,探究青年时期王阳明各个思想轨迹的外在影响和内在心理动因,以及其生平经历、历史社会背景与学说之间的“动态机制”;秦家懿的博士论文《王阳明获智之道》(To Acquire Wisdom: The Way of Wang Yang-ming)一书是英语世界王阳明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指出王阳明经历了“五溺”“三变”等传奇经历后,出入佛老,终于皈依佛学“圣教”;论述了“心”“格物”“致良知”“良知本体”和“无善无恶”等王阳明思想的重要范畴,考察了王阳明思想的多个面向,尤其是王阳明与佛道两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王阳明思想中的宗教因素。此外,陈荣捷撰受纽约一出版商鲁纳斯之邀撰写了250多个中国哲学词条对中国文化传播贡献很大。

李教授还重点分析和论证了21世纪以来欧美阳明学研究新进展,认为史罗一和耿宁对欧美阳明学的发展影响较大。史罗一认为阳明相信修养能引导我们发现自身与万物(all being)的统一性(unity)(即“万物一体”),用此来描述幸福也伴随修养的主张似乎显得多余,因为若没有幸福,很难想象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可以描绘我们与万物一体的意识(awareness)。瑞士学者耿宁(Iso Kern)以西方现象学的分析框架研究王阳明,撰写了《心的现象:耿宁心性现象学研究文集》《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两部专著,对欧美阳明学研究影响较大。
就国内看,进入新世纪后,国内阳明学研究如火如荼。在欧美阳明学方面,文炳等著《阳明心学海外传播研究》;辛红娟、费周瑛主编《异域“心”声:阳明学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研究》以及孔学堂书局的《阳明学研究年鉴》等著作,都产生看良好的社会影响。

讲座最后,李教授对欧美阳明学的传播路径做了总结,主要有“中学西渐”“中学经日本西传”“中学西进”三条路径并对三条路径做了详细分析。他认为,欧美阳明学是在国内阳明学甚至日本阳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发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脉络和理据。
欧美阳明学的发生脉络大致有三条:一是西方传教士和学者受国内阳明学的吸引而将其绍介并传播到欧美;二是经由日本阳明学而间接传播到欧美;三是华裔学者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长时段看,欧美阳明学之所以发生和发展的理据,主要还是由阳明学本身在宋明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王阳明本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所决定。

整场讲座,李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言说方式给观众一场思想盛宴,其讲座内容丰富、逻辑清晰、视野开阔、启迪性强,为现场研究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视野。
作者:任健 贵阳学院
来源:贵阳孔学堂 2024-05-25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