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图博会贵州展团 | 《阳明文库》:阳明心学史的里程碑

发布时间: 2024-06-20 浏览次数: 12


    在619日开幕的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孔学堂书局出版的《阳明文库》共有3236册图书亮相。其中包括学术专著系列1922册,古籍整理系列1314册。同时参展的还有阳明学年鉴系列77册。

 

打造现象级的出版工程

    1年前,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阳明文库》首批28种图书进行了新书发布。作为集学术上的权威性和规模上的唯一性于一体的现象级出版工程,《阳明文库》的首度发布,在全国出版界和学术界备受瞩目。作为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之一的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阳明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在有序地持续推进中。

    “我们很早发现了阳明文化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及市场需求,再加上弘扬贵州传统文化的初心,因此提前策划并编辑出版了《阳明文库》。孔学堂书局总编辑、《阳明文库》策划、执行人苏桦说。以文库命名该书系,则内含了高、大、全的构想,该文库旨在多角度、深层次挖掘阳明文化资源,高水准、全方位汇聚海内外阳明学研究成果。

    五个板块共同组成了该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出版海内外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阳明学及阳明后学的研究著作;出版阳明学珍稀古籍善本、孤本的影印本点校本;出版黔中王学系列图书;出版阳明文化的两创类图书(含学生、市民读物);实现阳明文化的数字化工程——多维度的产品构架,让《阳明文库》绝不仅是具备学术权威和专业高度,令专业研究者认可的高深读物。普及读本和数据化工程,让阳明心学的精神财富可以穿越时空,流传世代,惠及众生。

    据孔学堂书局副总编辑张发贤介绍,孔学堂书局从2019年启动《阳明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该文库将在十四五最后三年(2023—2025年)一共完成第一辑140种约200卷图书,其中含出版研究专著和古籍图书123种左右,普及推广读物17种左右。

 

阳明心学与贵州

    500年前,王阳明被贬谪至贵州,著名的龙场悟道,让阳明心学与贵州之间产生了深刻联系;500年后,一部气势宏大、构架完备、诸多方面在阳明学研究专著中尚属首创的《阳明文库》,既是贵州对这段文化历史做出的庄重回应,也是对它所影响的今日世界、今日学术思想和世道人心所作出的贵州表达

    《阳明文库》中的黔中王学系列,体现的就是阳明心学和贵州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本届书博会上,省文史馆原馆长、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久所著的《王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兼荣誉院长张新民所著的《本体与方法——王阳明及其后学学术思想研究》,也作为新黔中王学的图书参展。在新黔中王学之外,黔中王学古籍的整理和出版也成果斐然,《阳明先生文录》《新刊阳明先生文录续编》,邹元标的《邹子存真集》《邹子愿学集》《邹忠介公奏疏》《南皋邹先生会语讲义合编》,孙应鳌的《孙应鳌集》等黔中历代学人整理、刊刻的阳明学相关论著,也都一并出现在已经出版的《阳明文库》书目中。

    在已经出版的浙江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明所著的三卷本《地缘、血缘与学缘的交织——中国人文和自然环境中的王阳明及阳明学派》中,专门提到黔中王门不仅可以单立门户,还可以作为阳明学向文化边缘地区传播的成功范例。书中说学术界已基本形成黔中王门之共识,曾出现过水西(龙场)、贵阳、思南、清平、都匀五大阳明学重镇。

    苏桦认为阳明先生本人及邹元标、郭子章、孙应鳌等阳明后学为贵州传统文化埋下了发达的根系,留下了灿烂的笔墨,至今又仍有张新民、王路平、王晓昕等贵州学者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将阳明心学发扬光大。出版黔中王学书系的意义,在于努力挖掘阳明学在贵州的传承发展,以图书集成的形式向世界展现黔中学派对王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以筑牢贵州文化自信的基石。

 

阳明文化的当下活力

    南京大学哲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承贵在其《中国心学史上的里程碑——《阳明文库》出版发行的深远意义》一文中这样评价《阳明文库》:就文献角度看,《阳明文库》将成为保存阳明文化文献的重要载体;就学术价值看,其将成为推动阳明文化研究迈向新台阶的起点;就普及阳明文化言,其将成为实现阳明文化大众化重要途径;就国际文化交流言,其将成为推动阳明文化世界化有效桥梁。而《阳明文库》以书为媒的文化传播,还让他看到了另一层深意:在阳明文化建设上,贵州的雄心与作为,使其成为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大潮中的引人瞩目的标杆;而在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上,贵州则是无可争议的、出类拔萃的典范。

    除了《阳明文库》,阳明文化在贵州还以各种创新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孔学堂、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等都设立了阳明文化的研究机构,修文等地也常举办研学活动。串联起王阳明在贵州行迹的阳明·问道十二境,已成为一条经典游学线路。

    苏桦认为,阳明文化在贵州已成为一种根性文化,其影响远不止于贵州。除黔中王学,历史以来,阳明后学还有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泰州学派、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粤闽王门、止修学派等学派,在全国可谓遍地开花,其香殊异。放眼世界,阳明心学对日本、韩国等东亚文化圈都有着重要影响,堪称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学问。

    “不光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产党人的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事上磨等,正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苏桦说,正因阳明心学蕴藏着智慧、卓识和道德之力,它才能历经500年而越发生机盎然。修炼好心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滋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编辑/赵珊珊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 2024-06-19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