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文科讲坛·因明绝学青年论坛”第二讲举行 中国文化书院方岚博士主持

发布时间: 2024-06-22 浏览次数: 50

    2024614日下午,由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贵州大学文科讲坛·因明绝学青年论坛第二讲在贵州大学东校区思贤楼208会议室举行。讲座主题为《敦煌藏文因明写卷研究》,由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因明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理事改玛本副教授主讲。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师方岚博士主持。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院长顺真教授、副院长汤伟博士出席,二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改玛本副教授主讲

    讲座分为导言、敦煌藏文因明写卷、敦煌藏文伪因明写卷及未来展望四个部分。

    首先在导言中,改玛本副教授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敦煌因明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他指出,就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因明学研究从最初的苏联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到德奥学界的梵文贝叶经文献研究,逐步发展到欧美学者的因明和摄类学专题研究,其成果极为丰富。

    其中,在敦煌因明文献研究方面开先河的是以武邑尚邦为代表的日本学者,武氏对斯坦因收集的2437号和伯希和收集的20633024号写卷进行了细致考察,指出其中包含有文轨所著《因明入正理论疏》、净眼所著《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及《因明论三十三过》的内容,其研究成果后来以单独章节的形式被收录进了《因明学的起源与发展》一书,该书日文原版还附录了胶印版敦煌文献。

    就国内研究来看,沈剑英先生2008年出版《敦煌因明文献研究》一书,对文轨、净眼二人的因明注释进行解读和研究。马德先生于2007年发表论文《敦煌报废写本<因明论三十三过>简介》,文中以废经纸的再次使用为理由,提出敦煌报废写本P.3034《因明论三十三过》,很有可能也是吐蕃治理敦煌后期,即公元830年前后的写本。此外,也有不少学者就敦煌因明文献这一主题发表过公开的论文。

主持人方岚博士

    其次,在讲座的第二、三部分内容中,改玛本副教授就自身对P.T.0123号、IOL.Tib.J.VOL.3号和IOL.Tib.J.VOL.23号所进行的文本确认和年代确认工作做了阐述。他指出,P.T.0123文献总共有30页,每页6行,总共有180行,约11340字。在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联合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第三册中存有该写卷的胶印本,该写卷在这一文献中被编为《因明论典》和《成他相续论》。

    从其内容出发,改玛本副教授认为该编号文献由《正理滴论》《正理滴论疏》《成他相续论》《成他相续论疏》四部分组成,其中,《正理滴论》为法称所著七部量论中的第三部;《正理滴论疏》为律天所著;《成他相续论》为法称所著七部量论中的第六部;《成他相续论疏》为律天所著。上述四卷文献均为残卷,其第二卷与IOL.Tib.J.VOL.3号所藏的《正理滴论疏》文献实际上归属于同一部典籍。

    他认为,通过与《丹珠尔》相应的版本及其他相应单行本的对照可知,该写卷中的《正理滴论疏》是完德叶西德(བནྡེ་ཡེ་ཤེས་སྡེ,即智军,活跃于八世纪晚期、九世纪初)的译本;《成他相续论》《成他相续论疏》则是噶哇贝则(སྐ་བ་དཔལ་བརྩེགས,活跃于八世纪中叶)的译本;而《正理滴论》与完德叶西德(བནྡེ་ཡེ་ཤེས་སྡེ)的译本以及俄·罗丹喜饶(རྔོག་བློ་ལྡན་ཤེས་རབ1059-1109)所审定的译本有较高的相似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I0L.Tib.J.VOL.23号所藏的《正理滴论》残卷,并非与上述任一译本相吻合,而是衍生于一个独立的译本。

    此外还就敦煌本《正理滴论》《成他相续论》《正理滴论疏》和《成他相续论疏》的残缺部分及其在德格版、北京版、纳塘版、和卓尼版《丹珠尔》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介绍。经对比分析内容与文本,他确认P.T.809AP.T.809AVP.T.809B号文献为安慧《五蕴论分别疏》的残卷,非“因明论典”。

    最后,在第四部分里,改玛本副教授对敦煌藏文因明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在敦煌藏文因明写卷的注解、黑水城西夏因明与敦煌藏文因明文献的比较等方面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相关领域亟待研究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发掘。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演讲完毕,在场师生就讲座相关内容进行了提问,内容涉及因明学的学科定位、判定是否为因明文献的标准以及因明文献的发现、校勘和出版过程等问题。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听众反响热烈。通过本次学术讲座,研究院本硕博学生深入了解了敦煌藏文因明文献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知识,扩展了学术视野。讲座结束后,全体师生与主讲嘉宾改玛本副教授一起合影留念。

 

文字:张景治 向云锋 摄影:喜吉日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