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方英敏:“美的教育”培育“美的人”

发布时间: 2024-08-30 浏览次数: 14


    829日,贵州省美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二期会议中心举行。在研讨会上,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美学学会会长方英敏,从美的教育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分享。

贵州省美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现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凌峰 摄)

    “‘美的教育理念能够在贵州的土地上被提出来,这既是邹联克厅长关于教育长期思考的一个理论成果,也是对新时代贵州教育实践的理论总结。方英敏说,美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教育观念的一次革新,也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方英敏介绍,关于教育的理解,过去有真的教育的说法,如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就是把求真奉为教育的最高目的;也有善的教育的说法,如亚里士多德提出知识就是美德就是把教化、劝善奉为教育的最高目的;现如今,网络上也有快乐的教育”“爱的教育的说辞。 

    “从美学角度看,美的教育理念是对真的教育’‘善的教育理念,以及所谓快乐的教育’‘爱的教育观念的超越,也是教育应该实现的最高目标。方英敏认为,美的教育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教育,把培养完整人性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美学学会会长方英敏在研讨会上发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凌峰 摄)

    他进一步解释,所谓的含义,是人性的完满,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是人类追求的存在理想。重理性、轻感性的教育,只能培养蛮人;重感性、轻理性的教育,则只能培养野人 

    在方英敏看来,当前的教育出现了某些偏颇,有两个极端,一方面表现为真的教育”“善的教育向极端方向发展,导致人的工具理性、实用理性异常发达,事实上,超前教育、超时学习的教育内卷未必能够培养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的人才,反倒容易扼杀人的感性冲动和活泼泼的生命状态,乃至滋生精于算计的利己主义者。另一个极端则是在快乐的教育”“爱的教育的名义下使人的自然人性向下滑,呈现一种散漫的状态,比如现在有一部分孩子表现出所谓的躺平”“佛系正是这种状态。 

    “教育的本质是原则对感觉的改造,它很难处于一种真正的快乐状态,乃至就是伴随着痛感的,它可以尊重人的自然人性,但必须以原则约束它的任意性。方英敏说,只有理性与感性相得益彰的教育,亦即美的教育,才能真正把人带出野蛮状态,走向文明。从这个角度说,美的教育是克服当前教育弊端的良方,也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追寻教育之美——“美的教育理论探索与贵州实践》书籍。(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凌峰 摄)

    他认为,从美的教育理念看,教育的本来面目就是实现理性与感性相得益彰的完满人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是尊重个体差异性,要有效化解形式化的普遍制度与主体性自由之间的矛盾,使每一个个体的天资禀赋都能充分实现,从而使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和目的),除此之外,不能再给教育附加其他的目的。尽管教育也会产生读书改变命运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现象,但这充其量只能视为是教育带来的某些客观效果而已,而不能、也不应视为教育的出发点。方英敏强调,以工具理性、实用理性办教育,可以给人带来短期乃至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有以实现完满人性、完整人格为最高目标的教育,才能真正把人带入幸福状态。

 

原标题:方英敏:美的教育培育美的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奇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三审 王宁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 2024-08-29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