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王绪琴教授主讲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 贵州大学刘凤霞研究员主持

发布时间: 2024-11-30 浏览次数: 10

    20241130日上午,贵阳孔学堂联合岳麓书院主办的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在明伦堂明德厅继续开讲。本次讲座主题为性与心的救赎:朱子、阳明的同与不同,由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绪琴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贵州大学阳明学院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刘凤霞主持。

    王绪琴教授是中国著名学者、朱子学体系建构者束景南先生的后学,在宋明理学领域颇有建树。讲座开始,张教授从业师束景南先生的两部代表性大著《朱子大传:的救赎之路》《阳明大传:的救赎之路》讲起,并借《朱子大传》部分要旨开宗明义,指出是道学的两条灵魂拯救之路,直接进入本次讲座主题。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王教授主要讲述朱子关于的救赎之路。在他看来,程颐、朱熹等理学家主张人性即天理,是把现实个体视作人性迷失、自我异化的外在之我,需要通过人性回归天理,实现自我的回归。对此,王教授启迪听众思考人为何迷失这一关键问题,并通过《朱子语类》(卷九十五)中碗盛水的生动譬喻,解答了人如何复性的问题。

    为此,张教授特别引用朱子《大学章句》原文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说明应该格物致知”“穷理尽心格物为外,致知为内,引导大家理解了内外皆至的问学境界。

    进入第二部分,王教授转向讲授阳明关于的救赎之路。王教授重点围绕心怎么会变这一核心问题,结合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心即理的基本观点,重点围绕阳明拔本塞源论阐释并解答这一问题。

    在心学家看来,人有钝根与利根,心塞者为钝根,心通者为利根。因此,不同的修道者会有不同的表现。那些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者,皆为阳明心学修习者在知行合一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体现。

    随后,王教授重点讲述朱子与阳明心学的不同。就相同处而言,二者都从出发。阳明以论为要,其要旨溯自孟子、陆九渊,朱子学说在对张载、二程的道学观点的继承中,从理一分殊月映万川,亦不乏心本之论,是理本、性本、心本、太极本体的多元并举。

    讲到动情处,王老师引用束先生观点,强调了广义上朱熹与陆王的,那就是二者都走向了儒家同一的心性之学之路。论及不同处时,王教授则从历史上朱陆辩难讲起,朱子责象山太简,陆王责朱子支离。这一部分,王教授重点阐述心的救赎特征,认为其要旨在于发扬人之主体性到极致。而性的救赎,则在于天理与人生的贯通。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王教授向在场观众提出知行建议,即兼取优长,既要立高妙之志,又须笃实下功夫,在渐修与顿悟之间找到平衡。他说,陆王重尊德性,须发明本心与致良知;朱子重道问学,因此重在格物致知,内外兼修。

    在提问环节,在场听众围绕传统儒学的转化与应用、尊德性道问学的差异与同一性、天理与人生的贯通、朱熹的女性观等诸多问题向王教授提问,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困惑和思想心得。王教授就相关话题与在场观众进行了多角度的对话交流。

    王绪琴教授的讲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信息量丰富。整场讲座在内容上紧紧围绕主题,通过救赎一词,将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这两个宏大的命题有机融合,做到主线清晰,又能在讲解中高屋建瓴,做到深入又浅出。

    在讲授过程中照顾到现场观众的多向度需求,呈现出活泼自然的洒脱风格,又时时展现务实严谨的专业知识传播特征,使在场的企业家、职员、教师、青年学生、白发老者等不同阅历观众皆有所感,授课效果显著。

    讲座结束后,仍有一部分观众不愿离去。他们环绕在王教授身边,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主讲人王绪琴,男,19774月生,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获南开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后。出版《天理与人生的贯通--朱子心性论的内在结构与双向开展》《气本与理本--张载与程颐易学本体论的建构及其问题》《周易重读新解》等3部专著;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期刊报纸发表文章数十篇,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台湾大学哲学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访问学者,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宋明理学。

    主持人刘凤霞,文学博士,贵州大学阳明学院教授,中文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专家、中国知网评审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文学文化传播研究、明清戏曲研究。近年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部省级社科项目3项,主持贵州大学精品课程《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文:贵州大学 刘凤霞 图:贵阳孔学堂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