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12月1日,中国书院学会2024年年会暨庐陵书院文化学术交流会在吉安隆重召开。会议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吉安市文广旅局、中国书院学会主办,吉安市博物馆承办,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协办。本次的会议的主题为“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全国新老书院、研究机构代表以及高校学者共60余人参会。中国书院学会理事、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王胜军参会。

11月30日上午,开幕式在吉安格兰云天国际酒店进行。中国书院学会秘书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馆员谢丰主持,吉安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肖承斌,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朱汉民,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督查处处长杨鹏飞、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德华先后致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通过视频发来贺词。

朱汉民表示,书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代表,既继承了传统的官学,又继承了传统的私学。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书院的历史文化遗址在不断的恢复完善,再以新的面貌进入大众的文化视野,同时也恢复了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功能。今后书院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各位共同努力。

学术交流会分两场主旨报告和三个分会场讨论。第一场主旨报告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肖永明主持。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朱汉民,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教授,江西省书院研究会会长胡青,福州理工学院朱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方彦寿,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白鹿洞书院研究会会长杨柱才分别就“古代书院对话式教学及其教学论意义”“元代庐陵文士群体书院活动与书院思想一瞥——赵文述略”“朱子学与台湾书院考述”“朱子的书院讲义及其现代价值”等专题,针对某一历史时期以及特定人物深入研究阐释了古代书院活动与文化思想以及教学意义,也填补了对台湾书院研究的空白。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张劲松主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肖永明,嵩阳书院山长、特聘研究员宫嵩涛,江西师范大学江西书院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徐永文,吉安市博物馆负责人、副研究馆员刘黎霞分别就“书院教育传统与新文科建设——古代书院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及其现代启示”“嵩阳书院保护与现代传承发展”“加强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绽放书院文化时代新风采”“白鹭洲书院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等专题,紧紧围绕书院的时代发展,从古代书院对新时代书院发展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以及如何保护传承等角度深入阐述,为激发书院文化活力提供了新视角。

专题讨论专题讨论设在白鹭洲书院的讲坛教室、道心堂和城市书房三个分会场,以演讲、评议、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分会场一围绕“庐陵书院文化研究”和“江西书院研究”主题,各位专家学者从宏观或微观的角度阐述了吉安庐陵书院乃至江西书院在文化名人、育人、书院与社会的互动、白鹭洲书院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吉安庐陵书院及延伸至全省书院传承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分会场二围绕“宋明书院制度研究”和“清代书院制度研究及其近代转型”主题。各位专家学者从文献、思想和制度等方面讨论了宋元明清时期书院的刻书、学术传播、书院与地方互动等书院制度的相关内容,展现出书院制度研究多方面的潜力和活力,书院制度研究将成为书院研究的重要内容。

分会场三以“书院文化转化发展”和“当代书院建设与展望”为主题。各位专家学者从课程教育,师生关系、旅游等方面探索了书院文化的当代转化问题,从书院建设实践和理论创新方面讨论了当代书院建设的问题。传统书院在当代的转化发展问题是书院研究的重要内容,各位学者在理论与实践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值得肯定。

贵州大学王胜军教授参加了分会场二的专题讨论,并就分会场第一组主题“宋明书院制度研究”进行交流发言。王胜军教授提交的论文是《西南书院与地域化王学》,认为王学是明代最有声势、影响最大的一种学术思潮,且诞生在西南。王阳明及其后学在中晚期百又余年中,讲学授徒,彼此唱和,建书院、联讲会,将其学说推向了整个中国,甚至流播海外。王学在西南的传播主要在明代,与全国大势一致,代有传人,入清之后,转入式微状态,但是王阳明及其弟子的祭祀仍然在川、渝、滇、黔等地区延续着,展示了特殊的地域化特色。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参观考察了白鹭洲书院、阳明书院、净居寺等历史古迹,特别是青原山阳明书院,是江右王学的奠基之地,有“东南邹鲁,西江杏坛”之誉。

文:中国文化书院办公室 图:会议组委会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