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下午,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廖建荣教授、通识教育中心文化传播教研部主任乐云、通识教育中心人文教育教研部主任卜亚丽及通识教育中心教师周密、王文艳、秦瑜、宾静、田渝等一行到贵州大学交流参访,在贵州大学阳明学院交流座谈,参观贵州大学校史馆并参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暨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交流座谈会在贵州大学南校区同渊楼201会议室举行。贵州大学阳明学院副院长胡玉群主持,阳明学院通识教育教学部主任刘凤霞、张劲松老师、院团委书记喻立、教务办主任付兵及教务办老师参与会议。

胡玉群副院长对参会嘉宾进行介绍并对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老师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贵州大学阳明学院本科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及其实践成果,包括“核心课程”建设的做法与体会、“阳明大讲坛”系列讲座的举措与成效,以及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的最新进展。

廖建荣教授分享了广东工业大学在数智时代面向“新工科”通识课程体系创新探索方面的经验和见解,认为专业教育让学生走得“快”,而通识教育则让学生走得“稳”、走得“远”。他强调了通识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中的长远影响,以及在数智时代背景下对通识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探索的重要性。

交流座谈环节,双方就通识课程建设、教师考聘要求、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广东工业大学的乐云主任提出,通过定模块挑选核心课程、重点推介,保障通识课质量。交流双方一致认为,设立校级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提高通识课程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广东工业大学田渝老师则关注学生反馈的教学效果。刘凤霞主任认为,不同老师的评价差异、课程内容的不同,都会影响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张劲松老师分享了其《红楼梦的文化空间》课程教学实践,通过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习兴趣,获学生广泛好评。

到访老师详细了解阳明学院“溪山论道·阳明大讲坛”的组织实施情况。喻立介绍了活动组织实施流程和实效,依托“到梦空间”系统向参与学生发放第二课堂学分,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讲座指导,拓展学生创新思维,丰富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高。

交流结束后,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向阳明学院赠送了由其通识中心教师陈靖独著的《两周古文字编注》。此举不仅加深了双方友谊,还体现了双方共同致力于通过通识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景。

在东校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廖建荣教授一行在胡玉群副院长陪同下参观书院大门前孔子铜像、尹珍塑像、“贵山书院”石刻三大中国文化、贵州教育文化及学校历史文化象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仁爱、和谐、中正、和平”思想,了解贵州文化教育鼻祖尹珍传播中原文化并首创务本学堂的历史贡献,了解学校自贵山书院改制为贵州大学堂以来的“书院-学堂-大学”历史文脉。

客人一行参观《礼运•大同篇》及中国文化书院“学规”“条规”石刻牌匾,了解中国文化对人类“大同”理想、世界和谐安宁愿景的不懈追求,了解中国文化书院“学问与生命统一、知识与人格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道问学与尊德性统一”学术理念及“砥砺奋发、敦崇学业、端方不苟、整齐清肃”行为规范。

客人一行了解中国文化“天人合一、身心合一、道气合一、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了解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全面育人并通过“琴棋书画”陶冶情操最终实现“成人”目标的主张,了解中华文化典籍的收藏与利用。

客人一行听取有关中国文化书院王胜军教授领衔在阳明学院开设《阳明学概论》线下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并吸引了近四万人在线选课,相关教师参与后续《阳明心学导论》等通识教育课程情况,特别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关怀学校发展,莅临书院师生读书会现场、发表重要讲话并寄望青年学子以先贤为榜样,立志成才、砥砺奋进并争做中华民族脊梁的相关情况。

在东校区贵州大学校史馆,客人一行在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带领下了解百廿贵大的办学历史与成就,对学校发展频频点赞,对贵州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美的校园文化和教学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交流考察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两校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双方在通识教育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双方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文:贵州大学阳明学院教务办 刘奕婷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办公室
图:贵州大学阳明学院教务办 刘奕婷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办公室助理 付琪翌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