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石头记 | 越剑:修旧如故以存其真

发布时间: 2024-12-25 浏览次数: 11


编者按:

    “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 

    在贵州大地,气象万千的屯堡文化,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流转,依旧光彩照人。600多年来,屯堡文化在贵州扎根、生长和演化,形成了兼具特殊性和唯一性的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传承守望的家国情怀,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挖掘屯堡文化内涵,展示屯堡文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物简介:

    越剑:上承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贵州省土木建筑工程学会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4年,建筑师越剑在中国城乡遗产保护泰斗阮仪三先生的帮助下发起了屯堡工作营。每年夏天,二十多位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背景,怀着相同的价值观的志愿者从世界各地一起来参与修复云山屯的古建筑。 

    云山屯黄家院子是屯里级别最高的承台式屯堡民居,四坡顶伞柱结构,在传统技艺中被称为中柱开墨,在传统制式中被称为四人抬轿。屯堡工作营在对它进行修缮的过程中,屋架有根原柱坏了需更换,当法国志愿者看到当地匠师们用偷梁换柱的传统技艺更换木柱时,很是惊奇;而且,匠师们对换的新柱并不做旧,而是保持这种新旧关系,下次修缮就可分辨材料的时间关系,这就是工作营所遵循的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修缮原则,让修缮过程具有可读性。

建筑师越剑。受访者供图

    屯堡工作营中,很多国外的年轻人都是第一次到中国,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村落让他们第一次切身体会中国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201611月,越剑代表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参加巴黎卢浮宫举办的法国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联盟50周年文化遗产论坛,并做报告分享贵州屯堡工作营遗产保护的研学经验。今年1025日,他再次被邀请到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会展中心参加国际文化遗产博览会并播放屯堡工作营十年纪录片,展示贵州工作营在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中所做出的成绩。

云山屯。杨爽 

    “人是建筑的肺,建筑的生命在于人的使用。2020年,上海玻璃博物馆长石艺术基金会的负责人以驻地艺术家工作室的方式来使用修复后的老屋辜家院子,以修复款抵扣租金的方式来修复村民未来的建筑遗产。这就是越剑发起的明朝有个家——乡村守护人计划 

    在屯堡工作营影响下,云山屯有了多种身份的守护人,有了老屋咖啡、伍生艺宿、青屯里艺术文创店、艺术家工作室、遗产保护工作站等,一个当代人文聚落逐渐成型。不少搬离云山屯的村民又回到了山上,并且开始修缮自家老屋。越剑说,屯堡工作营不仅是在修复建筑,也在修复乡愁人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邓国超 张焱

执行/李坤 黄蔚

/舒畅

海报设计/赵怡 王子琪

编辑/王子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 2024-12-21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