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人物记 | 安顺黄氏家族:烽烟乱世中的一门忠烈

发布时间: 2024-12-25 浏览次数: 13


编者按:

    “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

    在贵州大地,气象万千的屯堡文化,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流转,依旧光彩照人。600多年来,屯堡文化在贵州扎根、生长和演化,形成了兼具特殊性和唯一性的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传承守望的家国情怀,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挖掘屯堡文化内涵,展示屯堡文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

 

    城外,敌军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城墙之上,守城将士神色凝重,严阵以待。旌旗猎猎,战鼓雷鸣,喊杀声此起彼伏……

只演忠烈的安顺地戏。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明天启二年(1622),在西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奢安之乱,贵州境内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一场战火中,安顺黄氏家族伤亡惨重,黄宇的三个儿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投身于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运昌守城、运清被困、运宁战死。另外,还有子侄辈的运久、运远、运景等,也在与安邦彦叛军的作战中阵亡。 

    黄氏家族的起源可追溯至明中期。明正德年间,四川省发生叛乱。千户将军黄占魁奉命进入贵州境内围剿残敌。之后驻扎在威清卫(今贵阳市清镇市),后来又迁到平坝卫(今安顺市平坝区)定居,成为平坝黄家的入黔始祖。

今安顺市平坝区一景。王波 摄(贵州图片库发)

    黄氏家族以军功立足,世代忠烈。黄宇作为黄占魁的孙辈,为官清廉,善于治理,清道光年间《安平县志》记载,所至培养士风,移风易俗,政简刑清。在播州杨应龙反叛时,黄宇虽已退休,但仍被朝廷召回,担任监军,为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 

    明末,天下动荡不已。面对安邦彦的叛乱,黄宇的几个儿子各司其职,纷纷走上了平叛之路。退职还乡的二子黄运昌会同指挥韩允琦襄画军务,捐资募众,且率领家人和民众共同守城,叛军久攻不破,终于退去,平坝城得以保全,全城百姓幸免于难;因军功而授四川遵义总兵的三子黄运清,接到求救信后立刻挥师进驻贵阳,日夜登城坚守,誓与城内百姓共存亡,极大地提振了贵阳城内军民的士气,最终成功解围;四子黄运宁于贵阳城困时,招募民兵万余人,赴贵阳增援,被叛军围困,最终战死。 

    奢安之乱,黄氏一族损失惨重。其家族事迹,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结和家族荣誉感,更是那个时代忠勇之士的缩影。在同为安顺屯堡世家大族的梅家后人梅培源看来,平坝黄氏可谓满门英烈,感天动地,无论于国于家,都堪称忠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邓国超 张焱

执行/李坤 黄蔚

/黄若佩

视频/周梓颜 陈祖嘉 刘义鹏 周尧

海报设计/赵怡 王子琪

部分素材来源/贵州省委宣传部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 2024-12-21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