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侗族有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神话故事,名为《长发妹》,相传很久以前,侗寨里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她有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头发垂下吊脚楼梳洗时,能拖到地上……对于侗族人来说,乌黑浓密的长发是美女的标配,因为足够多的发量和长度才能挽成侗族独特的发髻或盘发。
侗族是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根据《贵州省志·民族志》记载,侗族以锦屏县为界大体上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北部侗族地区由于交通便利,长期与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装束多与汉族相同,南部侗族地区则较多保留着古朴凝重的传统装束,尤其是侗族女性特有的发型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黎平“洞人(侗族旧称)”妇女“头髻加木梳于后”,清《黔记》记载:“阳洞罗汉苗(侗),女人髻发散绾,插木梳于额上。”在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南部侗族地区,至今依然能看到古籍中所记载的侗族女性传统发型,她们或盘发插梳,或挽髻于头顶插梳,或偏髻于脑左侧插梳。我国第四套人民币1元纸币上一位梳着左偏髻插木梳的侗族姑娘头像,就是著名画家候一民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从江县一名侗族姑娘为原型绘制。

黔东南各地侗族姑娘传统发型。
在传统侗族社会里,女性从小蓄发,一生不剪,头发还被认为是尊严、人格、生命的一部分,是人的精气之所在,与人体相关联,要用心呵护。侗族女性十分爱惜自己的长发,勤于梳洗,清《蛮苗图说》:“其发数日必沃,爱洁净。”清《黔记》、清《贵州诸苗图说》等古籍中均有类似说法。当把她们头发解下来,垂下吊脚楼梳洗时,头发又密又长,像一道黑瀑布。

清《蛮苗图说》阳洞罗汉苗(侗)洗头发的场景。
侗族女性养护长发的秘方是长期使用纯天然植物原料洗发养发。侗族先民们在生活、劳动中,不断发现、筛选、使用符合自身体质、发质的洗发养发原料,如糯稻秆灰、茶油麸、淘米水、芒箕草、柳树叶、侧柏叶等,都是能在当地比较容易获取的原料,洗发养发水一般现用现做,其中最常用的主要是糯稻杆灰、茶油麸、淘米水。

糯稻秆、茶油麸、淘米水。
糯稻秆灰。侗族重糯食,广泛种植糯稻,清光绪《黎平府志》记载黎平府境内种植“糯谷之种数十”,香禾糯曾为朝廷贡米。糯稻成熟时,通过一把摘禾刀,一根根剪下稻穗,每根保留约50厘米的稻秆,剥去稻叶,捆绑成一把一把,再晾晒、贮藏。虽然这种收割方式效率不高,但可“好物尽收”,人们收割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生活中所需的材料。糯稻晾干脱粒后,剩下的糯稻秆就是个宝,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用得到它,可搓绳子、打草鞋、编扫帚、锅刷等工具,可捆绑杂物,可打草结等。糯稻秆烧制成的灰,溶于水呈碱性,具有去污清洁、清热止痒、抑菌防腐等多种作用,既可用来洗头、洗衣服、洗锅碗瓢盆,又可用来染布、浆纱、制作灰粽、打糍粑等。侗族女性需要洗头时,先将糯稻秆烧成灰,投入清水,过滤后即可用来清洁头发,能有效去除头发上的油脂、皮屑、污垢。使用糯稻秆灰水洗头后,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
茶油麸。茶油曾经是侗族地区主要食用的纯天然植物油,村寨附近山坡上往往种植了成片的茶油林,《黔东南州特产志》记载:“(山茶油)茶仁含有丰富的皂角质,榨油后的茶枯用来洗头,有护发去屑增色等功效。还可以用茶枯闹鱼,由于毒性低,既能使鱼晕倒,任人捉取,又对人畜无害。”茶油枯即茶油麸,又称茶油粕、茶油饼,是茶油籽经榨油后所剩下的果渣,含有丰富的茶皂素、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等成分,用茶油麸洗头兼具洗发、护发、乌发、防脱发、去屑、止痒、杀菌等多种功效,对头发、头皮都有很好的清洁养护作用。侗族女性用茶油麸洗头时,先将其捣碎,置于大锅内用清水煮开,过滤后就可用来洗头,再用清水清洗干净。
茶油可以食用,蒸熟后还可做护发精油。茶油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一两滴茶油就能增强头发韧性,保护发质,还具有保湿滋润的功能,防止头发干枯、开衩、断裂,使头发更加乌黑柔顺亮泽。
淘米水。清《黔书》记载侗族女性“数日必淅水沃发,复涤之涧中。”其中,“淅水”即为淘米水,糯米、籼米均可,多用糯米。淘米水养发护发效果极佳。将大米浸泡一段时间后,沥干大米所得的第一道淘米水营养物质最丰富,大火煮开即可用来洗头,最好使用新鲜的淘米水,现用现做,储存时间过长容易发馊。
若仅使用糯稻秆灰、茶油麸等洗头,虽然达到了清洁效果,但头发容易干枯毛躁,若仅使用淘米水洗头,虽然头发滋润顺滑,但清洁效果不佳。侗族女性一般先用糯稻秆灰或茶油麸等洗头,达到清洁头发和头皮的作用,再用淘米水把头发浸湿,轻轻揉搓,静待十多分钟使头发把营养物质充分吸收,然后再用清水冲洗,自然风干。头发天生比较干燥的,可在淘米水中滴入茶油护发精油,也可单独使用。传统的洗发养发方式环节多且纯手工现制,繁琐又费时间,往往邻里间相约结伴洗头,你家准备糯稻秆灰水或茶油麸水,我家准备淘米水,一起搬到屋外的空地上,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洗头,有说有笑,气氛欢快。母亲给女儿梳洗头发时,还会念起梳发歌谣:“吾家有女头发长,头发长长绕九圈,越梳越长,越梳越长。”
策划/黄蔚 舒畅
学术支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文/吴转宁
图片来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图志》等
编辑/明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 2024-12-26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