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言旨话:屯堡人口中流淌的言语景观

发布时间: 2024-12-28 浏览次数: 14


编者按:

    “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

    在贵州大地,气象万千的屯堡文化,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流转,依旧光彩照人。600多年来,屯堡文化在贵州扎根、生长和演化,形成了兼具特殊性和唯一性的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传承守望的家国情怀,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挖掘屯堡文化内涵,展示屯堡文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

 

    “言旨话(也称言子话)是屯堡话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与今天流行的说明式歇后语的歇后一词或一句话不同的是,它只歇后一字,即只说四字成语或俗语的前三字,而将最后一字省掉,被省掉的字的本意或谐音才是真正所指。比如屯堡人说要吃王法难,实际指的是要吃饭,因为王法难犯(饭)

    根据屯堡文化研究者张定贵在其《言旨话与屯堡人的历史记忆》一文中所述,言旨话与出现于魏晋、盛行于元杂剧、明清传奇小说中藏词式歇后语有着惊人的相似,它是中国最早出现,却又在近现代后绝迹的藏词式歇后语在当下的历史遗存。

屯堡歇后语。齐青杨 实习生 高园樱子 

    “言旨话是屯堡人在生产、生活中沉淀形成的语言景观,内容丰富多彩。张定贵将其分为几种类型:

    数目类,例如:一心管(二)、连二赶(三)、装腔作(势四)、闻鸡起(舞五)等;

    饮食类,例如:万寿无(疆姜)、猛打猛(冲葱)、神机妙(算蒜)、哑口无(言盐)、霸王别(姬鸡)等;

    用品类,例如:两面三(刀)、三战吕(布)、打破沙(锅)、定海神(针)、轻脚手(快筷)、围魏救(赵灶)等;

    身体类,例如:嘟口嘟(嘴)、抓脚舞(手)、厚皮实(脸)、牵肠挂(肚)、从头到(脚)等;

    称谓类,例如:打破沙(锅哥)、玉皇大(帝、地或弟)、一穷二(白伯)、乐不思(蜀叔)、绅耆父(老)等;

    自然类,例如:八面威(风)、风调雨(顺)、毛风细(雨)、一手遮(天)等。

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安顺日报社供图

    张定贵认为,言旨话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一种由外部带进屯堡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屯堡人历史记忆的结果。屯堡言旨话中有大量沉淀历史信息的词汇,调北征(南难、男或蓝)即是其中之一,同时还有大量来自地戏的词汇。此外言旨话的内容也会有所创新,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特征,例如劳动模(范饭)、百村调(查茶)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邓国超 张焱

执行/李坤 黄蔚

/舒畅

图、视频/周梓颜 陈祖嘉 刘义鹏 周尧

手绘/齐青杨 实习生 高园樱子

海报设计/赵怡 王子琪

编辑/明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 2024-12-22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