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寻亲记 | 屯堡后人南京寻亲:相隔600年,找回乌衣巷

发布时间: 2024-12-28 浏览次数: 11


编者按:

    “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

    在贵州大地,气象万千的屯堡文化,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流转,依旧光彩照人。600多年来,屯堡文化在贵州扎根、生长和演化,形成了兼具特殊性和唯一性的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传承守望的家国情怀,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挖掘屯堡文化内涵,展示屯堡文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

 

    说起18年前那次南京寻根,金泽美有些哽咽。今年44岁的她是安顺屯堡金家第二十六代传人,2006年在当地政府组织下去到南京,寻找600多年前因明代调北征南去到贵州的金陵金家——以金家入黔后人的身份,去探访仍在江苏南京的金家后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行也就是一场跨越1600多公里路途的寻亲,是一次情真意切地走亲戚

安顺屯堡金家第二十六代传人金泽美。

    对南京亲人的认知与好奇,来自多年前她在族谱里看到的一句话。屯堡人是很重视修家谱的,对于600多年前背井离乡,千里而来的他们来说,通过家谱提醒自己和告知后代我们从哪里来是件很重要的事。金泽美在金氏家谱开篇里看到了那句:吾家故金陵籍也,让她印象深刻也颇为触动,去南京寻亲的念头变成了一粒种在内心深处的种子。

    他们寻根的地点是南京乌衣巷和石灰巷。乌衣巷,那是多少中国人在从小背古诗时就知道的地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伫立在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里的所在,竟然与贵州有着血肉联系。这里不仅飞出过王谢堂前燕,拥有过在文学作品中萦绕不散的绝代风华,也走出过调北征南的明代军士——其中就有金氏入黔始祖。

金氏宗祠。

    2006年,金泽美和她的屯堡老乡们从贵州大山中的金氏家族所在地章家庄出发,来到秦淮河边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古诗里的景致就在眼前。而此时,动人的并非自然景观,更是人间亲情。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他们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守候在路口的当地居民和彩色的横幅,一见如故的微笑和暖人心脾的呼唤,这些都让金泽美在18年后回忆这一幕时难掩激动,热泪盈眶。金家仍居住在乌衣巷的只有几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也有族谱,翻开一看,金泽美在上面找到了和屯堡金氏族谱上一样的祖先的名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邓国超 张焱

执行/李坤 黄蔚

/舒畅

图、视频/周梓颜 陈祖嘉 刘义鹏 周尧

海报设计/赵怡 王子琪

部分素材来源/贵州省委宣传部

编辑/明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 2024-12-24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