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主讲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 贵州大学赵永刚研究员主持

发布时间: 2024-12-28 浏览次数: 10

    20241228日上午,孔学堂联合岳麓书院主办的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邀请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兴无教授讲学。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汉人给孔子画的像。贵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赵永刚担任学术主持。

    徐教授认为,在早期儒家的视野里,孔子的相貌并未成为关注焦点。汉代情况发生转变,孔子形象逐渐被神圣化,形成了两种独特的形象:由上天感生的素王与具有异表的圣人。汉代学者强调圣人禀承天命而生,其相貌蕴含命运信息,都有感生的故事与异表特征。徐教授列举诸多古代圣王,如尧、舜、禹等均有此特征,孔子亦是如此。据谶纬文献记载,孔子感黑帝之精而生,如叔梁纥与征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

    谈到异表的构成时,徐教授介绍了五行学说、八卦符号及天人相副理论对圣人异表构造的影响,人体与宇宙同构相副,人的外貌特征与五行八卦相关。如东方苍帝家族圣人常具龙颜,南方赤帝家族圣人有鸟庭特征等。

    徐教授详细解读了谶纬文献中的孔子异表,例如《春秋演孔图》《孝经援神契》等。这些异表有的综合了古代文献中的孔子形象,如望之如朴(仆),就之如升;有的是黑帝家族共同的异表特征,如月角象征孔子为水精;还有的象征天文地理,如龙颡”“昌颜则含文昌、太一之星象;还有一部分是文字或符号,如目六十四理象征《周易》六十四卦。

    关于汉代的孔子图像,徐教授认为,儒家虽然反对像教,但像教在汉代仍较为流行。西汉有为圣贤画像之风,虽然太史公至孔子庙堂时未见孔子像,但韩敕《修孔子庙后碑》及《蔡邕传》等记载表明,当时孔庙已画孔子像,且有古今两派构图。汉代器物、墓葬壁画、画像石上多有孔子及其弟子事迹图像,虽画法比较简单,且全为全身侧立像,重在表现场景,面部刻画极为简单,远不能体现谶纬中的复杂异表,但孔子身高过人、大首长目、躬履谦让等形象。 

    徐教授进一步讲述了古代艺术创作中形像与形象的区别。形像是具体的形式,是物质的、技艺的;形象则是文化的、艺术的、审美的、思想的。如果是一个传统的题材,比如《孔子像》,对其理解时就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理解,将其视为古代文化观念的产物。汉人给孔子画像,将孔子神化为素王,强调孔子思想能拨乱反正,为汉家制法。这一形象塑造契合当时社会需求,体现了汉人对孔子的独特理解。

    徐教授深入剖析了孔子形象在汉代的演变,为听众理解孔子形象演变及其历史文化意义提供了新视角。本次讲座视野宏通,取材广博,经学文献与谶纬资料交互成文,出土文物与经典文献互相印证,思想辨析深入透辟,受到听众高度评价。

    主讲人徐兴无,南京大学教授,现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经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文化研究。著有《刘向评传》《经纬成文汉代经学的思想与制度》《早期经典的形成与文化自觉》,主持国家哲学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经学制度研究等。

    主持人赵永刚,山东邹城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贵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教学名师。出版学术专著《明清文学专题研究》《王阳明诗集编年校注》《王阳明年谱辑存》等。

 

文:贵州大学 赵永刚 图:贵阳孔学堂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