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友芝赋》
(律赋。以“学高见宏诗书卓异”为韵。八章,每章十六句。)
作者:贵州大学 王晓卫
初翰林之犹人1,认朱阮以木铎2。姚王实尔友声3,洪纪传其经学4。散馆屡知地方5,归乡欣获无角6。乃稚爰髫,观书辨略。三龄已受诗书,七岁差能悟觉。影山名堂,诗纪遗钥7。万蔡九戚故交8,尹珍千年精魄9。苦读棠阴10,锄经屡获11。
弱冠中举,夏氏同袍12。甄微博讨,识力冲高。五载百家摩捋,三生群籍忭鏖13。乃束装以北上,虽落榜而南翱。会山川之意蕴,和玉友之风骚。与巢经再赴京试14,寻秘籍时探市曹。溯㵲阳向镇远,歌芷水掀惊涛。虽功名之不至,得学养之均陶。
三赴京师,九临考卷15。访琉璃遇涤生16,谈汉学呈卓见。虎坊桥欢宴订交,曾帅幕重逢深款17。府多幕宾,堂少奇翰。祁门难留,安庆再面。礼成群僚之师,疑叩旷代之典18。木部详笺19,曾公喟叹20。兴化殒舟中,挽联思虚幔21。
留踪南北,会友咏盟。雪楼厚重22,子尹深宏23。汉勋精府志24,黄统序心声25。彝珍忆澧水26,赵旭采遗缯27。彭年父子时来书翰28,孝达歌行盛赞懿行29。与钟祥对雪而饮30,嘉郭子广闻以铿31。胡公请校兵略32,寯藻亲书郘亭33。交游之广难叙,学养之升屡增。
胸盈万卷,笔献千奇。秦周之阕34,艺学之诗35。儒行绝特36,骨韵高驰37。感持门之弱影38,思泰岳之慈眉39。气吞黔楚之外40,情繋役程之危41。写山峭拔,观水凄迷。才入琉璃之境42,又惊过雁之啼43。撰香草序44,传影山词。
一身气息,五纪功夫。齐肩子尹,淬意真书。宗鲁公与信法45,赏题款之浑如46。榜书肃穆47,隶意昌舒48。平生最好金石,篆法兼容古儒。茫父誉为巨子49,吾侪惊彼瑰殊。天真一片,劲力全居。四条屏毫无懈笔50,三世学聚此灵枢51。
著述腾光,雠刊似芍。传证超凡52,群书识卓。经眼即录精华,遇藏应无索落。或考证其流传,或详纠其舛错。明韵学之源流,集诗联之郢削53。碎录棠阴以寄思54,闲书经说而邀乐55。金石跋文淳深,六经名物绾握。留日记之敝馀56,惜光阴之撕剥。
晚岁情伤,彝孙病逝57。鄂道雨悲58,江宁风异59。兀然枯坐而忘餐,泫若撰诗以濡泪60。校龙友之旧编61,蒐句容之梁锲62。纪略将成63,隋书待梓64。风寒体热不休,肢软神清犹思65。子尹仿佛来吟,绳孙唏嘘泣啼66。兴化县发讣闻,柏香村迎灵位67。
王晓卫 乙巳秋杪于绎史属文斋
莫友芝父与俦,字犹人,嘉庆四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是科会试总裁朱珪,副总裁阮元。
姚文田精《说文》,王引之善考据,分别为犹人同科状元、探花。
洪亮吉、纪昀,汉学大师。
散馆,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期满,经考试后或出为州县官。
无角,指婴儿,发尚少,此谓莫友芝诞降。
友芝读《古诗纪》谢朓《新治北窗和何从事诗》,喜“竹外山犹影”句,因请父亲命读书处为影山堂。
独山万氏、蔡氏与莫家为姻亲,万全心、蔡兆馨与莫友芝有诗文赠答。
莫友芝有诗颂尹珍“雨化至今思有敛”。尹珍,东汉毋敛人,王莽曾改毋敛为有敛。
莫与俦任遵义府学教授,友芝12岁,与诸弟随往,教授署内诸兄弟读书处曰棠阴书屋。
时遵义以沙滩黎恂锄经堂藏书最丰,友芝屡往求教,与郑珍、黎兆勋等披阅藏书。
同袍原指战友,引申谓兄弟、同僚、夫妻。友芝妻为夏鸿时小女,光绪状元夏同龢乃夏鸿时玄孙。
忭鏖,拼命却快乐着。
道光十七年与郑珍同赴会试。
三次参加会试,每次考三场。
琉璃,琉璃厂书肆。曾国藩字涤生。
咸丰十一年入曾国藩幕,距道光二十七年与曾在虎坊桥订交已隔十四年。
朱孔璋《曾文正公祠百咏诗》注:“公有故旧莫子偲孝廉,经术深湛,使僚属从质疑焉。”
得《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逐字笺疏。
曾国藩为莫氏《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题诗并出资刊刻,诗有“安得普天净搀枪,归去闭门注凡将”句。
同治十年莫友芝卒,曾国藩亲备祭仪,并撰挽联痛叙交谊。
黎恂字雪楼。
郑珍字子尹。
善化邹汉勋来黔修贵阳、安顺、大定、兴义等府志。莫友芝赠汉勋诗有“快语涛头倾不断”句,写二人相谈之快意。
黄统与莫友芝为同年举人,曾为《郘亭诗钞》作序。
武陵杨彝珍与莫友芝结识于澧水,又通过莫友芝与郑珍、黎庶焘书信往还。杨高寿,曾撰哀辞以悼三友。
桐梓赵旭,博学。郑、莫修《遵义府志》,聘赵旭为采访生员,遂与郑、莫结厚谊。
黄彭年与其父黄辅辰。
张之洞字孝达,有歌行送莫氏游赵州。
陈钟祥知赵州,莫氏曾往小住。
郭嵩焘。
莫氏曾入胡林翼幕,为其校勘《读史兵略》。
名相祁寯藻为莫氏书“郘亭”二字匾额。
莫氏论词宗秦观、周邦彦。
莫氏论诗主以学力驭诗艺。
莫氏《巢经巢诗钞序》中语。
莫氏《赵旭播川诗钞序》:“诗卷所以长天地间者,骨与韵而已。”
莫氏感妻生日诗以“持门”称妻。
莫氏有诗叙岳父、岳母之关爱。
莫氏《南望山》诗有“气吞黔楚外”句。
莫氏《暗香》呈夏鸿时,有“行役岂有极”“触手愆责”等句。
莫氏《桃源舟中》有“一片琉璃境”句,
莫氏《大河北百里间至去秋至今无雨雪》有“惊风飒飒飘哀雁”句。
莫氏为陈息凡《香草词》作序,谓“尝与息凡尊酒细论”。
莫氏赞颜鲁公楷书“超逸不可等伦”,叹佚名《信法寺弥陀像碑》(今仅存拓本)“楷法绝佳”。
莫氏法书题款,或楷,或隶,或行楷,皆极耐看。
参看南京朝天宫“棂星门”匾额。
参看莫氏隶书《汉乐章》。
姚华《题释孟英篆书千字文》:“曲折见致,不以姿媚为之,便如琢玉屈铁,此偲翁之所以能成巨子也。”
参见莫氏《引书道德言四纸遥寄鄂生》,鄂生为遵义唐炯字。陈恒安先生谓此四条屏近二百字,无一懈笔。
祖父莫强教授乡里,父亲莫与俦门生众多,至莫友芝积三世之学。灵枢,神机。
晚年为《黔诗纪略》辑明代诗,其中传证部分考生平、证源流,最见功力。
莫氏集联二卷,集联之要有二:一曰有识度,二曰善节选,故曰郢削。
莫氏《过庭碎录》《棠阴杂志》记莫与俦教诲言行。
陆机《文赋》“伊兹事之可乐”。
《郘亭日记》(咸丰辛酉正月至五月)二册,现存南京图书馆。
彝孙为其长子。颇得友芝亲传,惜28岁卒。
彝孙卒于江宁,时友芝在鄂。
江淹《别赋》“风萧萧而异响”。
莫氏《晋孙公和铁琴拓本歌》乃其诗歌绝笔,中有“墨痕犹带松烟泪”句,魏晋之际孙登字公和。故宫博物院今藏铁琴,底镌孙登款识,邓之诚认为乃明人伪作。
《黔诗纪略·杨龙友传证》:“校龙友旧编,以遣伏暑。”次年秋莫氏卒。
暮年莫氏雇请工匠到句容山中拓取梁代碑刻,根据拓片编《梁石记》。
《黔诗纪略》。
临终校勘《隋书》,待付维扬书局梓行。
此处读去声。
绳孙为其次子。
莫友芝墓在禹门乡柏香村青田山顶。
作者简介
王晓卫,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任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社会兼职有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原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赋学会理事等。著有《贵州大学赋》《书院赋》《阳明赋》《文澜库书西迁赋》《茫父先生赋》《状元赋》《李端棻赋》《周钟瑄赋》《周渔璜赋》《郑珍赋》等。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段忠贤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