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阳明心学大会“阳明心学与教育主体性”主题研讨活动成功举行,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参加

发布时间: 2025-11-04 浏览次数: 55


10月31日下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世界阳明学大会——2025阳明心学大会文化月活动之“阳明心学与教育主体性”主题研讨活动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中心洵美礼堂举行。

本次研讨活动由阳明心学大会组委会主办,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承办,阳明教育联盟各单位协办。

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方伟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平,龙冈书院山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浙江省良知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汪建初,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西王阳明研究会会长王梅林,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何茂莉,贵阳学院阳明学研究院副院长任健,浙江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李旭,中共德州市委政法委原副书记田德清,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会长张校军,宁波大学阳明学院党委委员王津伟,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与质量管理处主管汤铎原,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人文素养教研室主任平燕,绍兴市阳明中学党委书记周新建,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校长、绍兴市阳明研究会副会长马士力,绍兴市阳明小学校长宣峰,余姚市丰北小学校长王红专,福建阳明书院山长余庆,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执行校长黄柏江,党委副书记刘建云,党委委员、阳明学院理事长汪柏江,以及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的阳明学院主要负责人、全国阳明教育联盟单位代表、阳明心学爱好者、在绍高校师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现场直击   


方伟杰发表讲话。他指出,阳明心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其“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强调道德自觉与实践统一,对培养“事上磨练”品格具有重要价值。绍兴是阳明先生的出生地、讲学地和归葬地,是阳明心学的萌发地、成熟地和传播地。近年来,绍兴市持续深化阳明文化研究传播:打造“阳明文化季”品牌活动,持续举办高端学术研讨,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阳明学研究高地;建成开放阳明故里综合保护工程,通过“考古+保护+研究+利用”四位一体模式,实现文化遗存的活态传承;推动阳明心学进校园、进课程,依托阳明教育联盟开发系列校本教材,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他希望,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关心支持下,通过阳明教育联盟各单位、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深入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为阳明心学的当代教育转化注入新的活力,为阳明文化的创新发展开辟新的路径,为阳明教育思想的实践探索提供新的动能。

   



汪柏江致辞,他代表学校对莅临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本次活动以阳明心学“知行合一”思想为指引,聚焦教育主体性建构,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是传承弘扬阳明文化的重要契机。今后,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在社会各方的关心支持下,加强理论研究,创新实践路径,建强教育联盟,深化文化交流,让阳明心学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青年学子说“阳明”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邵露艺作题为《而今迈步从“心”越》的演讲。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陈紫琪作题为

《心之所向 唯致良知》的演讲。    

浙江省“00后talker”宣讲员陈雳作《让阳明心学焕发出新的时代光明》宣讲。

校外导师聘任仪式   


黄柏江为陈卫平、汪建初、王梅林、何茂莉、任健颁发聘书。


主旨演讲   



陈卫平教授作题为《从阳明的四个命题谈教育主体性》主题讲座。陈教授立足《传习录》《王阳明全集》等原典精髓,以南镇观花与“意之在物”的价值引领、六经皆史与“自取分辨”的独立思考、事上磨练与“实地用功”的行致真知、随才成就与“自家具足”的个性发展四大命题为纲,层层深入地解析了阳明心学的教育智慧,让大家对阳明先生教育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汪建初教授作题为《生命优化的进程》 主题讲座,他从 “龙场悟道” 讲起,分享了生命优化的实践方法。具体路径分为三步:先立下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的志向,再提升哲学思考能力,学会全面看世界,最后以 “守良知” 为根本,敢于自我革新,克服内心的问题。整个过程,就是人向内探索、向上成长的完整生命历程。  


会前演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原创舞台剧《此心光明》片段


本次主题研讨活动不仅为阳明心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更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创新。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深化阳明心学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究,为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来源:“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公众号 2025年10月31日

原标题:2025阳明心学大会“阳明心学与教育主体性”主题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 

一审:唐玮欣  二审:何茂莉  三审:段忠贤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