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书院简介

发布时间: 2013-10-16 浏览次数: 7682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坐落于云贵高原明珠花溪河畔,她于2002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是贵州大学的一个独立学术机构和传播文化精神的场所。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成立的宗旨是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坚持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的前提下,推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并致力于优秀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从而推动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在现当代世界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开展各种学术研究、举办各类文化讲坛和推广国术传习等活动,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象和生命智慧,而成为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人格品质、生命境界和展现人性光辉、塑造大学人文精神的家园,并为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的建设,以贵州省“省长基金”100万为启动,配套投资建设共计600万余元,建设至今历时四年,可谓“四年磨一剑”。中国文化书院新址落成后,占地2600多平方米,拥有研究所、中心、基地10个,大小讲堂3个,专、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书院藏书有《乾隆大藏经》、《西南文献丛书》、《民国丛书》、《永乐大典》、《诸子集成》、《黔僧语录》、《黔灵丛书》、《二十五史》、《中央研究院系列丛书》等影印、线装图书数万册。通过文化书院结缘,接受的捐赠有:国家图书馆捐赠价值一千二百万人民币的书籍,现存于学校图书馆;贵阳市弘福寺原方丈慧海法师赠送了《乾隆大藏经》一部;台湾贵州同乡会、台湾新文教协进会转赠送陈立夫先生在九十九岁时所书字画一幅和《礼运·大同篇》石刻一幅;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孔子铜像一座,价值五十万港元;台湾的李臻先生和杨周焯先生分别捐赠台湾版本书籍两万余册,贵阳文物管理局赠送阳明石刻三件。同时,有孔子正传嫡系子孙——孔德成先生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题字一幅,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为“中国文化书院”题字一幅;南怀先生题字赠书一套;此外,还有海内外朋友赠送的一大批字画等等。书院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加强海内外的学术交流,成功举办了书院落成庆典以及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扩大了影响,推动了发展。
     中国文化书院在以张新民院长为代表的一大批学人努力下,在历史与文化研究、宗教文化研究、儒学和阳明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古籍整理研究等领域成果颇丰,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著作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创办《阳明学刊》,是研究“阳明学”的专门学术刊物。它的出版发行,更加凸显了我校严谨的学风、求实的精神和学术水平,著名学者南怀、成中英、杜维明、李泽厚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浙江省社科院“国际王阳明研究中心”秘书长钱明博士撰文认为:贵州学者对阳明学的长期研究“尤其值得称道”,《阳明学刊》的成功出版,则使贵州一跃成为阳明学研究的中心。在出版著作中,2006年代表作有《印度逻辑和原子论》、《书目答问校补》、《守拙斋汉语史论稿》、《历史理性与理性史学》、《荥阳郑氏族史》、《范阳卢氏族史》。宋立道先生的《印度逻辑和原子论》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该书译自英国著名学者ARTHUR BERRIEDAL KEITHDE的名著,对印度早期逻辑《正理经》作了系统的梳理,对推动我国因明学的研究有极大的学术参考价值,是作者佛教翻译著述中的又一新作。袁本良教授的《守拙斋汉语史论稿》是作者多年研究心血结晶,作者力求兼顾材料与理论,注意综合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在汉语研究方面提出了很多独创性的见解,受到学术界的好评。此外,书院成员还在《中华文史论丛》、《中华佛学学报》、《孔子研究》、《佛教文化》、《汉学研究》、《西南古籍文献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共108篇,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市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20余项,获省社科奖4项。
     目前,中国文化书院正在开展的学术研究工作有:
     一是启动了大型地方文献《黔南丛书》的整理出版工作。该项目于2006年列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十一五”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详见新出联[2006]3号通知)。目前由我校项目组与贵州省文史馆联合成立编辑委员会,凝聚全省专家进行点校、整理工作。全书预计出版2500万字。
     二是开始着手规划彝族文献百部工程。项目组已与贵州毕节地区政府达成初步共识,共同投入人力、财力启动百部文献启动工程。具体规划为每年出版20部彝文典籍,五年内出齐整套百部丛书。该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是彝文典籍系统文化工程,而且也是少数民族集大成的资料文献的渊薮。
     三是着手开展锦屏民间契约档案文书的抢救、保护和征集工作,并准备启动整理研究和出版学术文化工程。清水江文书是指明清以来形成的真实反映当地及周边区域社会生活和历史面貌的文献资料,具体包括:各类契约、账簿、谱牒、碑铭、史志、档案、信函、图册,以及诉讼词、说唱词、乡规民约、政府文告等。据初步调查统计,总数可达数十万件,是目前所见历时最久、涵盖地域最广、系统性最强的林业契约文书,为世界各国档案文献所罕见。仅从数量上看,价值就不在徽州文书之下。项目组成员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已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清水江文书普查工作,提出了实施抢救保护实施方案,准备启动清水江文书整理研究工程。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曾亲自批示贵州省委、省政府要加强对这一罕见文献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工作。
     四是开展文化人类学调查研究,结合地缘性特征准备出版高水平研究成果。项目组成员以选择贵州黔南惠水、黔东南的黄平等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了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工作,目的是了解各个社区和乡村的生活习俗情况,揭示国家权利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历史过程,分析地方精英与社区秩序建构的关系,展现地方社会控制的机制原理。目前已经成功申报了清水江流域地方精英与社会控制国家重点课题一项。此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进行合作,在贵州的黔东南地区实施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托的“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课题调研工作。
     此外,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还积极致力于各项公益事业的开展。积极与贵州省铜仁地委宣传部、博视文化传媒公司通力合作展开了“良知”工程计划启动仪式,对铜仁普觉镇的乡村贫困生20余人展开了援助行动;大力在贵州乡村和贫困地区推广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活动,全省约有3万儿童受到了我院支助的传统文化教育;举办传统文化国术传习义务教育班,为在校大学生义务讲授儒家经典、儒家礼仪、茶道文化、少林拳、太极拳等传统文化课程,为学生学习国术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
     2004年,贵州大学文化书院被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列为全国“十大学术指导机构”之一,还被贵州教育厅指定为“贵州省人文社科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的会场举办地。贵州省首批五大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之一—— “贵州省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也挂牌在中国文化书院,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也挂牌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还与学校人文学院等相关单位通力合作,联合进行了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子课题“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的论证和申报工作,2005年9月获得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该项目是贵州大学进入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的九个子课题之一,也是贵州大学惟一一个文科课题。
     总之,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的筹建从开始就得到社会的关注,如原贵州省副省长马文骏先生,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台湾著名佛学家南怀瑾先生、美国哈佛大学的杜维明先生、美国檀香山的成中英先生、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香港法经书院的霍韬晦先生、香港的王煜先生和黎怡岑女士、台湾著名学者张尚德先生、台湾易崇家李臻博士、贵州省文史馆陈福桐老先生,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一些大学的学者同仁们以及台湾同乡会、中华新文教协进会的朋友们都对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深信:在海内外友人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将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她将在传播中国文化和整合我校人文学科以及相关应用学科的人才资源和学术力量凸现重要的作用,为我校文科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为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