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1906—2005)是当代著名的中国佛教思想家。他早年追随太虚大师,后迁居台湾。在人间佛教方面,他继承和发扬太虚人间佛教的思想,并使人间佛教理论得以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人间佛教的创建是印顺的美好理想,也是他提倡人间佛教的目的和归宿。关于如何创建人间佛教,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归纳起来为:
一是要依靠自力。他说:“因为世间的动乱和安宁,人们苦痛与幸福,都是人类自力所造成,并没有什么外在的东西来主宰我们。”[1]但是由于众生的无明,不能净化自我,清净人间,因而出现“现实人间是充满缺陷的,种种非法,种种罪恶,不能看作当然。佛陀深刻的透视到人间的缺陷,所以要求人类改造自己,严净世界,趋向于合理的完美的和平。”[2]人类改造自己,要从心开始,净化自心,使行为合理,逐渐来达到改善现实人间的目的,所以,世界是由我们推动的,要想转秽土成净土,全在乎我们能不能从自他和乐做起而决定。人类从事的自他和乐完全是一种自力的表现。通过这种自力来改变现实的人间,创建人间佛教,是人类自我能力发挥的体现。因此说,人间佛教的创建是依靠自力的结果。
二是要改变业力。众生自力实施于人间就转化为业力,业力是造成现实人间的直接力量。因此“世界的进展到清净,或退堕到秽恶,为有情的共业所造成;是过去的业力所感,也是现生的业行所成。”[3]我们现实的人间就是众生过去的业力的后果。印顺举了一个城市变化受业力影响的例子,如“本城的大小,崎岖与平坦,珍宝与瓦砾,秽恶或清净,都不是固定的永久的,是因人民的业行而跟着变化不同的。记得在浊恶的时代,城中的民众,都欢喜作恶,这世间就是秽土了。”[4]这个例子只说受业力影响这个城市变为秽土的事实,其实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若改变业力,这个城市也可变为净土。因此说,“佛法的造世界,是由各人起心动念的业力所造成,若能积功累德,净心行善,就可以实现清净理想的世界。”[5]那么人间佛教的创建就大有希望了。
三是要选择法门。这里说的选择法门是针对人间佛教的创建而言的。印顺认为要通过实现人间净土来达到人间佛教的创建。因此,他在这里要选择的法门是对净土法门的选择。他选取最理想的法门有二个。一是弥勒净土。弥勒净土是要实现人间净土,“弥勒的净土思想,起初是着重于实现人间净土,而不是天上的。”[6]弥勒净土虽然要上生兜率,最终还要回到人间的,“总之,弥勒净土的第一义,为祈求弥勒早生人间,即要求人间净土的早日实现。至于发愿上生兜率,也还是为了与弥勒同来人间,重心仍在人间的净土。”[7]而且这是共五乘的人间净土。弥勒净土是相当的殊胜,它是人间净土实现的代表。“人间净土的实现,身心净化的实现;这真俗、依正的双重净化,同时完成。佛弟子都祝愿弥勒菩萨,早来人间,就因为这是人间净土实现的时代。”[8]而且“弥勒佛降生时,我们这个世界,政治与宗教,都达到了理想。政治方面:这个世界,轮王出世,成了人间净土。”[9]二是药师净土。有人间净土现实感的,除弥勒净土以外,就是药师净土。药师净土的十二大愿就有很强的人间性,“琉璃光如来,因中发十二大愿,都是针对现实人间的缺陷而使之净化,积极地表现了理想世界的情况。这对于人间,富有启发性,即人间应依此为理想而使其实现。”[10]十二大愿为众生实现人间佛教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只要“大家想想,果然都遵照药师如来十二大愿的开导,和大师人生佛教的提示去做,这世界不就是净土,不就是康乐的国家,理想的社会了吗?”[11]因此众生要依药师净土创建人间净土,使其实现于人间。
四是要大小兼行。这里的大小分别是指声闻佛教与大乘佛教。印顺认为“佛法对于现实社会的改造,可以约声闻佛教与大乘佛教,两方面来讲。”[12]人间佛教本质上就是现实社会的改造,因此人间佛教的创建也应从大小两方面来说。人间佛教的创建,声闻佛教与大乘佛教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总之,佛法一是净化身心的声闻教,守住自己的岗位,不失自己的立场,从旁面去影响社会,不去从事正面的经济等活动;它深刻不能广及。二是以世间而达到清净解脱的大乘佛法,可以正面地去从事经济政治等活动。出家人应以声闻佛教为立脚点,而在家佛教徒则可本着大乘佛教的精神,正面的去从事政治经济等活动。”[13]两方面配合起来,那么人间佛教的创建就能达到宣传与事业融合展开。在人间佛教的创建中,“如局限于出家,那弘扬佛法只能限于口头的宣扬,或领导修持而已。不能即人间正行(人间正当的事业),而引导人来归向于佛法。”[14]那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大乘行者是以在家为主的,具有更强的人间性,是佛法达到普利众生的重要力量,不可忽视。因此人间佛教的创建必须大小兼行。
五是要佛化家庭。印顺认为“中国佛教的前途,我们热烈的寄望于在家佛教的发展!”[15]人间佛教的创建是中国佛教的未来的方向和前途,因此人间佛教的创建与佛化家庭具有密切的关系。佛化家庭涉及面广,“在家众,无论是声闻法,菩萨法,都有着正当的职业,遍及各个阶层。”[16]佛化家庭宣传范围大,“在家中心的佛教,应该是依人乘而趋向菩萨;应将佛教的思想,推行到一切去。”[17]从人间佛教的创建着眼,印顺对佛化家庭抱有很大的希望,“建设在家佛教,一方面从各人自身做起,做到佛化家庭。一方面在同见、同行、同愿的基础上,相互联系而组成在家的佛教团,来推行宣化、修持、慈济等工作。向这样的目标去努力,中国佛教是会大放光明的!”[18]
印顺对人间佛教创建的思想很丰富,上述五点是他的主要想法,其它还有,如佛法要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重;要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等。他的这些思想,曾在台湾佛教界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有许多方面值得大陆佛教界借鉴和吸取,并为中国佛教健康发展和全社会共建和谐提供丰富而又宝贵的资源。
--------------------------------------------------------------------------------
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8年)规划项目(08ZX05)阶段性成果之一。
[1] 《学佛三要》第11页,注释中的参考书收入在印顺著的《妙云集》(正闻出版社1992年修订一版)中,以下同。
[2] 《佛法是救世之光》,第257—258页
[3] 《佛法概论》,第123页
[4] 《青年的佛教》,第87页
[5] 《学佛三要》第10页
[6] 《净土与禅》第16页
[7] 《净土与禅》,第17页
[8] 《净土与禅》,第16页
[9] 《青年的佛教》,第215页
[10] 《净土与禅》,第153页
[11] 《药师经讲记》,第81页
[12] 《佛法是救世之光》,第407页
[13] 《佛法是救世之光》,第408页
[14] 《华雨香云》,第236页
[15] 《教制教典与教学》,第93页
[16] 《教制教典与教学》,第88页
[17] 《教制教典与教学》,第89页
[18]《教制教典与教学》,第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