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大事记(第三期)

发布时间: 2013-10-16 浏览次数: 109

                2006年大事记

  4月

  4月10日下午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书院院长助理黄诚一同前往贵阳市广播电视局,参加市广播电局拟拍摄《王阳明》电视剧征求专家意见座谈会。市广播电局聘请了曾创作了《康熙王朝》、《努尔哈赤》、《汉武大帝》、《成吉思汗》等剧本的著名电视剧剧本作家俞智光先生,担任《王阳明》的剧本写作。张新民教授为俞智光先生详细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及主要思想,并对剧本创作和拍摄工作提出了创造性意见,获得座谈会一致高度赞扬。

  4月13日中国文化书院张新民教授率文化书院刘峰博士、曹端波博士、崔海洋博士,书院院长助理黄诚及贵州大学古代史专业04、05级全体研究生和贵州师范大学05级研究生,赴惠水县开展“惠水县民族学田野调查”,并与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座谈。县委副书记罗兴惠女士、原政协副主席苗学会会长吴永福、宣传部长施国俊副部长夏西学、原文化馆馆长李怀昌、旅游局局长吴新华、文广局副局长罗德胜、档案局副局长余光华等领导同志参加了座谈会议。

  4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十一五”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通知》(新出联[2006]3号),把贵州大学文化书院、贵州省文史馆拟联合整理、并由贵州人民出版2500万余字的《黔南丛书》列为全国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该项目是贵州省历史上第一次被列为国家出版规划的项目。

  5月

  5月15日学校下发通知(贵大发[2006]46号),批准成立了“贵州大学中国实验区研究中心”,隶属中国文化书院管理,负责人为张新民教授;副主任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冯祖贻研究员和贵州省毕节地区民族研究所王庆助理研究员兼任。

  5月23日下午人文学院与中国文化书院联合邀请哈佛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副教授邝振权先生到我校进行学术讲演。邝振权先生在我校的模拟法庭作了题为“心学与科学”的学术讲座。

  5月24日下午文化书院举办了“心学与科学”的专题讨论座谈会。座谈会上,书院院长就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形成、基本内容和精神特质等问题作了全面回顾和阐释。哈佛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副教授邝振权先生介绍了思维意识与血液流量的变化关系,并用现代仪器对参加座谈的人员进行了科学的测量。

  5月25日下午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与哈佛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副教授邝振权先生,在文化书院会议室就“心学与科学”问题展开了对话。张新民教授就心学的修证体悟等功夫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邝振权先生则从科学的角度,尤其是从现代神经学、心理学等科学与心学的实证立场,对心学问题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5月30日上午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和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民族研究系、东亚研究和社会学系联合组建的学术交流访问团师生一行30余人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参加访问的美国学者有JOHN PHILIP NESS教授、张迪教授、左际平教授等,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热情地向访问团介绍了中国传统思想和贵州历史文化,提出了东西文化需要加强交流与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就美国学者及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作出了精彩的回答,获得美国学者的高度赞誉。此次翻译工作由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的邝振权先生担任首席翻译。

  6月17日

  贵州大学副校长李建军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张新民院长就锦屏文化的收集、整理、保护,以及文化的研究价值向记者作了介绍。

  7月

  7月14日,贵州省儒学研究会成立,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当选为第一任会长;院长助理黄诚当选为副秘书长。

  8月

  8月2日下午,台湾贵州同乡会、台湾中华文教会与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就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新址落成庆典暨海峡两岸书画展览活动的有关事宜进行会谈。台湾贵州同乡会会长饶德俊先生首先代表台湾同乡会和台湾中华文教会将陈立夫先生九十九岁高龄时亲笔书写的“中华文化何以将会广受世人之崇敬以其能为全人类奠定和平之永基地”字画馈赠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以表达对中国文化书院崇尚中国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的敬意。据饶先生介绍,陈立夫先生九十九时共写三幅字画,一幅存北京,一幅留台湾,第三幅现赠送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代表学校和书院对台湾同乡会和中华文教会的馈赠字画表示了由衷的感谢,热忱欢迎他们参加书院落成典礼和海峡两岸书画展览活动,并就有关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

  9月

  9月 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就新华社记者有关锦屏文书的报道,迅速及时地批示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对其加强保护和研究。

  9月28 -30日 举办了中国文化书院新址落成庆典系列活动,详细情况见相关报道。

  9月31日 陈叔平校长召集书院人员,听取书院的管理和发展意见。

  10月

  10月5日,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邀请省内学者、专家陈福桐、姜澄清、李诗锦、陈德谦、潘光福、史可知等,共商书院建设问题,专家就书院楹联、字画等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修改意见,陪同接待的还有李红毅、龙昭甲、黄诚。

  10月12日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宁夏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陈育宁,宁夏大学副校长何建国一行5人就 “211工程”申报建设工作到我校学习考察,并参观访问了中国文化书院。

  10月13日,书院邀请张坦先生共谋书院发展大计,就“良知”工程提出了系列发展思路。

  10月16—18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助理黄诚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百年佛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本次大会的海内外学者有北京大学楼宇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曾文、台湾学者李志夫、武汉大学郭齐勇、南京大学赖永海、清华大学郭兆光、德国幕尼黑大学谢林德、上海师范大学方广锠、台湾大学郭文夫,以及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海内外学者100人。

  10月24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对“锦屏文化”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10月25日上午,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龙超云、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和常务副厅长封孝伦,以及部分省内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莅临我校,参加在中国文化书院举办的“贵州大学文化旅游与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揭牌仪式会上,听取了陈叔平校长就中国文化书院的建设汇报。会后,王富玉副书记等在书院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视察、参观了中国文化书院。

  10月20-25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及书院兼职教授龚妮丽应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之邀,前往香港进行交流与访谈,并出席了在香港与山水两地举行的国际孔子祭典系列活动。

  11月

  11月3日,学校任命吴树元同志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协助张新民院长工作,负责树元的日常管理事务。

  11月8日,史可知先生完成《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条规》、《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条规》书写任务。

  11月9日下午,张新民院长接见北京师范大学王凇瑞博士,院长助理黄诚陪同接见,书院与王博士就举办传统文化义教传习班等有关事宜达成初步意见。

  11月10日,花溪青岩菊林书院和诗词会一行二十余人到书院参观访问,张新民院长、吴树元副院长接见了来访客人,院长助理黄诚陪同接待。访谈中,张新民院长向菊林书院客人介绍了文化书院的基本情况,并对诗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教育功能给予积极的肯定。菊林书院客人在仁文厅即兴书写“文化和谐社会,诗词凝聚人心”赠送书院。

  11月11日上午,原贵州农学院党委书记冯泽一行十余人参观书院,张新民院长、吴树元副院长接待了来访客人,并在孔子铜像留影纪念。

  11月13日晚,铜仁博视传媒公司总经理韩冰、广东电视台记者和北京师范大学王凇瑞博士一行访问书院,并与书院就合作开展“良知系列工程”事宜会谈,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接见了来访客人,贵州儒学研究会秘书长和书院院长助理黄诚陪同接见。

  11月14日,文化书院由信息楼旧址整体搬迁至书院新址。

  11月15日,学校就书院购买的古典家具进行验收,参加验收会的有贵阳市文联、学校纪委、审计处、资产处、后勤处等职能部门,书院作为使用方参与了验收工作。

  11月22日,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参观文化书院,书院配合学校接待。曾荫权观看了学生的课堂教学后在仁文厅题名留念,并在书院的《礼运·大同篇》前沉默良久,不舍离去。

  11月23日,省教育厅社政处一行五人到书院参观。

  12月

  12月6日,书院、贵州省儒学研究会、铜仁地委宣传部、博视传媒共同发起的“良知工程”启动仪式在铜仁举行,书院院长、儒学会会长张新民教授委托方宇君先生代表书院和儒学会到场参加启动仪式。

  1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助理卜宪群研究员率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调研组成员楼劲研究员、王育成研究员、张宪博研究员、张海燕研究员、李万生副研究员一行六人到贵州大学,就中央政治局委托的“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国情调研课题”,与文化书院联合召开了合作商谈会。我校参加会议的有校党委副书记郑元宁教授、党委办公室主任骆长江、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以及校内外专家二十余人。

  12月10日——16日,贵州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成的调研组一行13人,在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的带领下一道赴黔东南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12月17日,调研组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召开了调研情况总结会。会议由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调研组全体成员,以及邀请到的贵州本地少数民族问题研究专家共20人。调研组根据实地考察情况和手中掌握的相关资料,对贵州的“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的基层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二是少数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三是贵州政府如何处理政府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的具体措施;四是关于少数民族传统的乡土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并将以上述四方面的内容,来正面总结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会上,与会专家紧紧围绕以上问题,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为调研组提供了丰富和详实的研究资料,为撰写报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后,调研组各成员将按照分工作好相关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将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听取到的意见和实地考察到的情况,负责起草整体调研报告,并向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

  12月22日,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传统与现代语境下的知识分子学术研讨会讲”。参加会议的有儒学会全体会员、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乔遵女士和省社科联的领导。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主持了会议。

  12月23日,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骆长江陪同省人事厅副厅长候丽江一行5人到书院参观,书院副院长吴树元和黄诚负责接待。

  12月28日下午,2006年度“煜岑奖学金”颁奖暨先进人员表彰仪式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隆重举行。中国文化书院张新民院长、吴树元副院长,院长助理黄诚,王凇瑞博士、史可资和张长松先生以及获得“煜岑奖学金”的同学和研究生共40余人参加了表彰仪式。

  12月31日,受书院张新民院长委托,院长助理黄诚前往黔东南凯里市参加“‘贾’文化与仰阿沙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



                2007年大事记

  1月

  1月1—3日,受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委托,院长助理黄诚到凯里参加“‘贾’文化与仰阿沙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并与贵阳学者胡廷夺先生一起对苗族的巫文化——灵歌现象进行了田野考察。

  1月5日,文化书院院长新民教授主持了书院2006年度的考核工作,并就书院的管理、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研究方向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和指示。

  1月 7日,首届国术传习班毕业典礼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会议由院长助理黄诚支持,参加典礼会的有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副院长吴树元、省儒学研究会秘书长汪海和教师代表王凇瑞博士等。张新民院长在典礼会作了精彩演讲,并为获得优秀学员的十位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

  1月9日,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与省出版社协商,拟编写一部大学的通识教材——《中国语文》。

  1月19日,国家新闻出版局副司长王英利率专家到校考察筹备成立贵州大学出版社工作,并参观书院,副院长吴树元和黄诚负责接待,吴树元副院长代表书院向出版局赠送了《阳明学刊》、《文化论坛》和书院文库四种。同日,铜仁地委、行署和政协组织的校友会一行6人,在原地委秘书长刘英的带领下访问书院。

  1月23—25日,受书院院长、省儒学研究会会长张新民教授的委派,书院院长助理黄诚与省儒学研究会秘书长汪海以及毛雪梅老师赴遵义桐梓县开展“传统文化与德行教育”义务讲习活动。

  1月28日,党委副书记冯晓宪陪同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秘书长谢企云,省政协常委、致公党贵州省主委沉汉彬等一行参观书院。

  2月

  2月12日,省委常委、校党委书记龙超云陪同校友原国家外经贸易部副部长、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参观视察了文化书院。陪同参观的还有校领导朱立军、郑元宁、李建军。龙永图兴致勃勃地在书院仁文厅留名纪念。

  2月25日,校党委副书记冯晓宪陪同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方仕平到书院参观。

  3月

  3月6日,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封孝伦陪同教育部学生司江副司长,省招生办周葆英主任等参观书院。陪同人员有校办副主任肖丽萍、研究生院副院长陈丽琼等同志。

  3月21日,校长陈叔平、常务副校长封孝伦陪同黔东南州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韩卉率团一行参观书院。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有关书院的情况。

  3月22日,外事处陪同外国友人参观书院。

  4月

  4月4日,本科评估专家组到书院参观,陪同人员有校长陈叔平、常务副书记赵明仁、常务副校长封孝伦、副校长谢庆生、副校长李建军、副校长金道超、副校长吴次南等。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详细向评估专家介绍了书院的情况,并向评估专家赠送了《书院学规》和《书院条规》。

  4月7日,文化书院楹联审定专家陈福同、杨祖恺、王邸、李华年、陈德谦等与书院院长张新民、副院长吴树元一同审定和落实楹联改造工作。

  4月14日,《黔南丛书》整理出版工作座谈会在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校长陈叔平,文史馆长顾久、副馆长蒙育民和程鹏飞,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等校内外专家学者30余人,会议由张新民院长主持。会议就有关整理出版工作达成了初步意见。

  4月17日,上午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韩先平同志到贵州大学检查工作,并在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赵明仁、校纪委书记杨勇民等陪同下参观了书院。下午,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陪同省戒毒中心一行30余人到书院参观。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