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5日下午,贵州省儒学研究会、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和青岩菊林书院在贵阳历史文化名镇青岩文昌阁举办了学术联谊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青岩在贵州的地理文化地位、青岩对儒家核心文化的传承及文化的多元性、青岩古镇的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在舒缓的古筝曲中拉开序幕,与会代表首先兴致勃勃地欣赏了菊林书院书法家撰写的对联,笔法遒劲,有腾龙之势。接着大家瞻仰了阳明遗像及其碑文真迹的拓片。这些拓片是由向之方老先生在解放前制作收集并保存下来的,共有三十三张。阳明像赞及碑文皆由阳明后学所立,如有独山后学莫友之、莫庭芝兄弟以及郑振膏、贺长龄、冯晋卿和钱大昕等。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这些拓片保存完好,图像、字迹非常清晰。据说拓片所拓之碑大都不存于今,因此,这些拓片就愈益显珍贵,它们将是研究阳明及阳明后学的珍贵资料。
在青岩枣茶的芳香中,与会代表就坐,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 青岩在贵州的地理文化地位
张新民教授(贵州大学文化书院院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从中国地理文化的宏观视野出发,认为中国传统上有北龙、中龙、南龙的说法,北龙与中龙发源于昆仑山,分别代表北方的游牧文化和中原的农业文化,中龙是长盛不衰的象征。南龙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后分为两个走向,一经云贵入向湖南,一经云贵入向江浙,结穴于余姚一带。在文化走势上江浙为头,经四川,贵州为尾;而在山势上,贵州为头,经四川,江浙为尾;所以青岩的地理位置具有骑龙之势,故人才辈出,曾经有过引人注目的人文现象,出现了周渔璜、周钟瑄、赵以炯、平冈等文化名人和一些文人群体。现在的青岩又呈现出一片文化繁荣的现象,青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培育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青岩对儒家核心文化的传承及文化的多元性
青岩的地方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但又呈现出多元性。石峰(贵州师范大学)从人类学的角度谈了道德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他认为小传统可以反映大传统,所谓道德是一种集体良知。在青岩的地方文化中,张仙老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她既代表着中国儒家文化的正统道德典范,也代表着一种非制度性的宗教。张仙老祖在青岩民间的崇高地位也表明她不仅是一个道德典范,同时也是中央对边远地区统治的一个文化符号。王路平(贵州社会科学院)认为青岩是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青岩因“青岩教案”而闻名于世,从明清开始,青岩就是儒、佛、道、天主教交融的地方。
三、 青岩古镇的文化建设
青岩建有菊林书院,周玉煌教授认为,菊林书院是青岩文化的传播支点,也是国学文化的播种队。王德埙研究员(贵州民族学院)认为菊林书院可以在读经班的基础上发展古乐教育,加强文化氛围。童中心教授(贵州民族学院)认为,在当今国际旅游的背景下,青岩应注重继承阳明文化,打造以儒学为特色的旅游区。
最后,青岩镇秦镇长对各位专家学者为青岩的文化建设提出宝贵的建议表示感谢,秦镇长表示青岩今后会努力打造包括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儒家思想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在内的青岩文化,并希望各位学界友人帮助宣传富有地域特色的青岩文化。
作者:陆永胜 贵阳学院机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