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获赠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辑出版,李涛、普学旺主编《红河彝族文化遗产古籍典藏》大型丛书。《红河彝族文化遗产古籍典藏》共计20卷,16开本,350千字,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4月出版发行,总价值8600元。
据《红河彝族文化遗产古籍典藏》“序”及“前言”显示:彝族是中华56个民族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之一。从很早的时候起,彝族先民就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并记录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从而留下了卷跌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彝文典籍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文明的重要宝库。彝文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之一,彝文经典集中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反映了他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彝文经典。但是,历史上的彝文经典有两个缺陷:一是它大多是手抄本,非常容易散失,非常容易泯灭。二是经典非常分散,有很多流散在国外,还有很多保存在国内的北京、南京和其他地方的图书馆,绝大多数则散落在滇、川、黔、桂彝族地区的私人手中。怎样把众多的彝文经典收集起来,整理出来,正式出版,成为众多彝文专家、彝族群众长期的愿望。
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组织州文产办、州民委、州民族研究所、红河学院和省民族古籍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就抢救保护红河彝族文化遗产古籍进行认真研究,参照国家针对汉文古籍实施《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做法,编篡影印《红河彝族文化遗产古籍典藏》(20卷)大型丛书。
《红河彝族文化遗产古籍典藏》按创世史诗、叙事长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丧葬礼仪、驱秽除邪、祈福祭祀、天文历算、绘画艺术、医药卫生的顺序依次排列。收录范围以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彝文古籍为重点,适当兼顾玉溪市等其他红河流域彝族地区,共计收录滇南彝族文化遗产古籍善本、珍本及孤本93部。其中,5部古籍已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部已申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红河彝族文化遗产古籍典藏》是云南省采用彩色照相制版方式,影印出版少数民族古籍的第一部大型丛书。所影印出版的彝族文化遗产古籍多为清代抄本,有不少典籍为善本或孤本。其中,数卷难解难译的大部头丧葬典籍属首次发现,所收录彩色绘画典籍亦属首次按原件原形出版。
为进行地方书院筹建并开展调研和准备工作,2018年1月16日,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王振纯、红河州图书馆馆长赵正良以及云南红河学院客人等一行,在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专家金颖若教授、贵阳市图书馆馆长郭春陪同下到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进行文化参访。参访中,客人一行对中国文化书院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和学术文化积累留下深刻印象,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云南与贵州在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民族文化领域的沟通与交流。此次所获《红河彝族文化遗产古籍典藏》,即由云南省图书馆专门特意赠送。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图: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