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20日,“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黄诚教授应第24届世界哲学大学中国组委会邀请参加了本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大会分组会议上宣读了论文并就相关问题与参会者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大会开幕式
本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即围绕“学以成人”,“融入差异化、多元化的传统和哲学视角,用反思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努力拓展哲学的当代价值——以非冲突的方式化解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和矛盾”,旨在“融入从传统到未来、从个体到群体、从精神到自然的不同层面,体现了中国哲学主题的诠释空间和理论潜力”。
“第24届哲学大会”,是具有118年历史、5年一届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哲学学术会议第二次在亚洲且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会议;第一次有超过6000人参与,第一次有超过5000篇论文投稿,第一次有超过1000场的各类活动。
听取大会报告
大会开幕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长陈宝生、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席德莫特·莫兰(Dermot Moran)、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林克庆、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秘书长斯卡兰提诺(Luca M. Scarantino)、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学中国祖文化学术委员会主席杜维明、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国际程序委员会主席里卡尔多波佐(Riccardo Pozzo)以及数千名各国参会代表出席了开幕仪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主持。
本届会议主场馆设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国家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代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会议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文;会议形式有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分组会议、捐赠讲座、特邀会议、圆桌会议、协会会议、学生会议、特殊会议等形式。
听取分组报告
从8月12日报到至8月21日离会,大会进行了近十天。本届大会有大小不同形式的会议近一千场,即有5场全体大会、10场捐赠会议、7场捐赠讲座、522场分组会议、162场学生会议、130场圆桌会议、83场特殊会议、72场邀请会议、9场其它会议等,共计1000场。参会人数之多、讨论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开放自由之高,为历次罕见和历史上绝无仅有,是世界最重要的学术会议和思想盛宴之一。
本届会议不仅汇聚了世界一流哲学家共同交流讨论关乎人类命运与未来的哲学命题和思想智慧,而且其闪光点乃在于将“中国哲学”纳入了世界哲学的范围和域境加以认真讨论和深入研究,而使中国思想在全球生发时代光芒与思想智慧,并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学术意义和思想价值,即在全球语境和世界哲学视域中确立了“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地位。
与德莫特·莫兰(Dermot Moran)教授合影
参加大会的著名学者有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主席德莫特·莫兰(Dermot Moran)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修辞与比较文学系教授Judith Butler、非洲文化解释学之父——乌拉科沃智慧神学院教授Theophilus Okere、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中心教授Marietta Stepanyants、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哲学教授Heisook Kim、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及柏林洪堡大学分析哲学史教授Michael Beaney、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Andrey Smirnov教授、日本龙谷大学文学部教授伊藤邦武(Kunitake Ito)、美国罗格斯大学哲学教授Ernest Sosa、美国普渡大学哲学系Arthur G. Hansen讲席杰出教授William Leon McBride、美国纽约大学教授Kit Fine、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与政治理论教授Julian Nida-Rümelin、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和哲学系哲学教授Sally Haslanger、哥本哈根大学神学院道德和宗教哲学讲师Pia Søltoft、墨西哥城泛美大学生物伦理学系Evandro Agazzi教授、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大学Hans Lenk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Clarence Irving Lewis哲学教授Helen Longino、多伦多大学中国思想与文化教授Vincent Shen、土耳其马尔提普大学Ioanna Kuçuradi教授等。
与杜维明教授合影
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成中英、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安乐哲(Roger T. Ames)、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哲学系陈来教授、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张世英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赵敦华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博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张异宾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张祥龙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倪梁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杨国荣教授等著名学者出席。
论文报告中
贵州大学黄诚教授向本届世界哲学大会提交了题为“论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建设的互动关系”之学术论文并在分组会上宣读发言。
他认为:在儒、释、道三教关系格局下,探讨阳明“龙场悟道”与心学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阳明心学思想具有全新的理论特征,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心态的产生与心学有内在的关联性,社会心态的形成是人们心理状态长时段积累的产物;阳明心学对调整人们的身心健康、情绪状态以及救治不良的社会心态有积极作用。
论文交流发言中
开掘心学思想资源,加强社会心态建设,有助于阳明心学与社会心态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助于良好、健康和绿色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建构;阳明心学与社会心态的深度融合性研究,拓展了阳明心学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和新篇章,为建设新时代、新阶段的人类精神家园贡献了思想智慧。
论文观点引发与会学者关注,并在交流回应环节中就阳明心学中的良知体用差异与心学何以能实现应用性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讨论。
与安乐哲(Roger T. Ames)教授交流中
本次会议是在全球一体化趋势格局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探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未来发展方向下的一次重要的思想交流与学术对话,因有相聚而见证历史、因有碰撞而生发思想、因有交流而获得意义,对于开启思想智慧引领时代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闭幕式
正如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在大会闭幕仪式上的总结发言所指出:本届大会共有超过5000场次的报告,代表了全球不同的国家与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如此密集的方式交流互鉴、激荡思想,充分展示了哲学作为一种持续反思的开放性与议题的广泛性;见证了哲学反思的深度和对人类命运关切的温度,以及全球哲学共同体的多元与包容;体现了哲学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代际传递。他认为,对于一种充满活力而又内容丰富的过程而言,哲学大会最重要的成果并不是某种固定的结论,而是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问题,或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的创建,和在聆听中不断生发的思想;从中也可以看到一种恒定不变的精神贯穿始终,那就是全球哲学家对反思的热情,对哲学未来及其社会价值的乐观信念。
图文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图文提供: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