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诗话》专栏之六:蒙冤胜似马伏波

来源:《贵阳晚报》 2020年05月21日 版次:A11 作者:赵永刚 经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 2020-05-21 浏览次数: 782

    2020521日《贵阳晚报》第A11版“孔学堂”刊载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赵永刚博士“《阳明诗话》专栏之六:蒙冤胜似马伏波”。编者按及全文如下:


    王阳明龙场悟道是贵州学术发展史的辉煌篇章,也是中国学术发展史的巨大转折。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阳明文化既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目前阳明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对于阳明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与文学成就之研究尚显薄弱。有鉴于此,本报特邀赵永刚博士开设王阳明诗话专栏,以王阳明诗歌为中心,采用诗史互证、诗思互鉴的研究方法,呈现王阳明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叙写王阳明波谲云诡的传奇人生,论述王阳明超凡入圣的心学智慧。

 

专栏作者简介

    赵永刚,文学博士,现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有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等。

    出版学术专著《王阳明年谱辑存》、《中国古代文学传习录》、《清代文学文献学论稿》、《杭世骏年谱》等。


 

    嘉靖七年(1528)九月初,王阳明途经广西横州,船夫指着乌蛮滩上一座寺庙说:这就是伏波将军马援庙。船夫的话唤醒了王阳明尘封已久的记忆,尽管咳喘不止,王阳明还是强撑着病体拜谒了伏波庙,庙中陈设,一如十五岁时梦中所见。跨越了千年时光,王阳明与马援的行军足迹在横州宿命般地交织在了一起,王阳明可能意识到,两人交织在一起的,何止是足迹,而且还是命运,是相似的悲剧性命运。

    王阳明在庙中徘徊良久,叹息人生之艰难,写下了两首诗。这两首诗与其说是凭吊马援,毋宁说是凭吊自己。《谒伏波庙二首》:

其一

四十年前梦里诗,此行天定岂人为?徂征敢倚风云阵,所过须同时雨师。

尚喜远人知向望,却惭无术救疮痍。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

其二

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月绕旌旗千嶂静,风传铃柝九溪寒。

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

    十五岁时,王阳明仰慕的是马援马革裹尸的豪情,是马援南征北战的卓越功勋;五十七岁这一年,王阳明叹息的是马援无法扭转局势的命运,是马援蒙冤而死的悲剧。王阳明的功勋不在马援之下,王阳明的冤屈更是在马援之上。

    建武二十四年(48),武陵五溪爆发叛乱,武威将军刘尚奉命出征,因孤军深入全军覆没。六十二岁的马援主动请缨,刘秀心下大喜,命马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带兵四万人南征五溪。此时的马援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一次出征,竟然是有去无回的绝命之旅。

    次年春天,军队抵达临乡,打了一个小胜仗,斩杀俘获了两千多人。之后的战局却是急转直下。汉军到达下雋之后,有两条路线可以出击:从壶头进攻距离最短,但是水路比较艰险;从充县进攻路程平坦,但是路程较远。马援认为后者所需时日过多,粮草有限,拖延不起,不如从壶头进攻,遏住敌人咽喉,出奇制胜,这个决议也得到了刘秀的认可。然而汉军抵达壶头之下,敌人凭借山势之险,在山顶安营扎寨。山下就是大江,风大水急,汉军战船根本无法靠近壶头,更不要说攀援而上,攻击山顶的敌人了。再加上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将士病死者甚多。

    马援一筹莫展,进退两难,也一病不起。

    祸不单行,副将耿舒弹劾马援。在此之前,耿舒主张从充县进攻,没有被马援采纳,心生不满。耿舒通过其兄耿弇上书刘秀,诋毁马援用兵不当,进退失据。刘秀轻信耿舒兄弟之言,派中郎将梁松前往五溪监军,并训斥马援。

    梁松还未到五溪,马援就病死了。梁松早就对马援心怀不满,现在马援已死,梁松就伙同耿舒诬陷马援,刘秀听信谗言,追回了马援新息侯印绶。

    梁松因一件小事,记恨马援。马援有一次因病闲居在家,梁松前来探望,执礼甚恭,马援未还礼。梁松走后,家人就问马援说:梁松是当今圣上的女婿,公卿以下,哪个不让他几分?您为何不还礼呢?马援说:我与梁松的父亲是好友,我是长辈,他官位再高,哪有长辈给小辈还礼的道理?梁松可不这样想,认为马援瞧不起他,就怀恨在心,终于在马援死后,陷害忠良,泄其私愤。

    马援受光武帝刘秀宠幸的时候,造谣之人,无机可乘。马援一死,墙倒众人推,诬陷马援的奏章纷至沓来,光武帝更加气愤。马援家人惴惴不安,唯恐大祸临头,对于马援丧事,办得冷冷清清,买了几亩薄地,草草安葬了马援。

    王阳明的遭遇与马援极为相似。嘉靖五年(1526),广西思恩、田州土匪叛乱,张璁、桂萼举荐王阳明兼督查院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南征广西。此时王阳明已经五十五岁,肺病缠身,广西瘴气严重,不愿前行。另外,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之后,王阳明受到明武宗及朝中奸佞迫害,险些被抄家灭门,早已对政局失望至极,只求闭门讲学,延续斯文道统,不愿再涉足政坛。接到任命之后,王阳明屡屡上疏请辞,却始终不被允许,王阳明只好奉命出征。

    王阳明毕竟是军事奇才,之前江西剿匪、生擒宁王,大名远播,思恩、田州的草寇心知与王阳明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王阳明也体贴土匪多数是为生活所迫,或者官逼民反,不忍加兵剿杀,抵达广西之后,就颁布了招抚命令。土匪头目卢苏、王受被王阳明人格感召,率众来降,一场叛乱就此彻彻底底地平息了。王阳明还借助卢苏、王受的兵力,以及湖广剿匪的少量军队,捎带着把八寨、断藤峡的土匪也剿灭了,平息了当地多年的匪患。

    王阳明本来就有咳喘痼疾,来到两广湿热之地,水土不服,加之军务劳顿,病情加重,渐渐漏出那下世的光景来。王阳明自知时日无多,多次上疏肯辞,但是奏疏上奏之后,均是石沉大海,未见任何回复。来自嘉靖皇帝与内阁的打压,却是接踵而来。

    嘉靖七年(1528)七月十日,王阳明上《八寨断藤峡捷音疏》,讲述了剿灭两处悍匪的经过,而且还特意对嘉靖皇帝与内阁、兵部官员歌颂了一番,把功劳归之于嘉靖皇帝的运筹帷幄等,即奏疏所言:此岂臣等知谋才略之所能及,皆是皇上除患救民之诚心,默赞于天地鬼神,而神武不杀之威,任人不疑之断,震慑远迩,感动上下;且庙廊诸臣咸能推诚举任,公同协赞,惟国是谋,与人为善。故臣等得以展布四体,无复顾虑,信其力之所能为,竭其心之所可尽,动无不宜,举无弗振,诸将用命,军士効力,以克致此。也就是《谒伏波庙》诗中所言: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

    王阳明的这篇奏疏把自己的功劳贬抑得很低,把嘉靖皇帝与当朝权贵捧得很高,本以为能沐浴皇恩,获得权贵同情,批准其辞职还乡养病。结果是事与愿违,嘉靖皇帝接到奏疏,大发雷霆,批评王阳明此捷音近于夸诈,有失信义,恩威倒置,恐伤大体。嘉靖皇帝果然是圣心难测,让人捉摸不透,这个批评对于王阳明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是夸张,即夸大个人功劳,有居高自傲,藐视朝廷之意;是欺骗,即颠倒是非,欺骗朝廷,有欺君罔上之罪。

    嘉靖皇帝还指出王阳明处理广西军务恩威倒置,致使朝廷颜面受损。嘉靖皇帝的批评不仅抹杀了王阳明的军功,而且还把王阳明变成了有罪之臣。其实,意欲迫害王阳明的何止是嘉靖皇帝,内阁大学士桂萼更是要置王阳明于死地。深知其中原委的黄绾,在《阳明先生行状》中想象王阳明拜谒伏波庙的场景与心情,即至是舟至乌蛮滩,舟人指曰:此伏波庙前滩也。公呀然登拜,如梦中所见,因诵梦中诗,叹人生行止不偶云。王阳明离开伏波庙,了结了四十多年的夙愿,遗憾的是,王阳明所面临的更大灾难,才刚刚开始。

赵永刚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